96SEO 2025-09-21 21:21 24

互联网江湖流传一句话:微信,那是所有流量的彼岸。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里,不管流量从何而来,最终都会汇聚到微信这个大家庭中。电商平台、好评返现,甚至是收货后的交流,都离不开微信这个平台。
因此,微信端的自媒体搭建,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每天都有超过10.9亿的用户打开微信,7.8亿用户浏览朋友圈,3.6亿用户阅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13亿,微信用户占比高达84%以上。
尽管微信的增长已见顶,但对企业来说,微信的流量仍不可忽视。那么,对于B2B企业而言,如何巧妙利用微信这个渠道?如何构建基于微信生态的自媒体矩阵?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
1. 企业不必追求10W+的关注量
企业微信营销的核心目标是吸引客户,实现销售。爆款内容对企业来说并非必需品。
从行业角度来看,微信内爆款内容的效应正在迅速衰减,原来能够带来几千增粉的10W+内容,现在可能只能带来几百。从企业角度来看,爆款内容与企业广告本质上相冲突。爆款内容最多有助于品牌传播,但对销售转化的性价比极低。
2. 搭建微信自媒体,要注重单点突破,避免贪多
许多企业一开始就想覆盖所有客户群体,但容易陷入“贪多嚼不烂”的困境。矩阵搭建的核心在于以大带小。当你有一个大的账号能够形成自有流量时,再考虑搭建矩阵也不迟。
更多情况下,企业在一个点做突破,已经能够满足需求,没有必要把摊子铺得太大。目前市场上搭建矩阵的,大多是专业的自媒体机构。
3. 别幻想找到全能型的运营人才
许多企业没有微信运营能力,因此希望招聘到专业人才实现增长。但招聘一个基础运营,就要求其能追热点写爆款,还能写脚本拍视频,恨不得一个人当整个团队。
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企业自身需求不明确,希望招到的人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这肯定是不现实的。作为企业端,可以不会操作执行,但一定要有基本的了解,才能知道自身的短板在哪里,可以在什么方向上尝试增长。
4. 没有过时的运营手段,只有似懂非懂的执行
互联网时代,信息差永远存在。在你看来司空见惯的运营手段,在另一个圈层里可能就是降维打击。16/17年曾经很火的萌宝投票活动,19年我们在其他领域做,还能实现20w+的粉丝增长。同理,运营圈很火的分销裂变,在线下门店仍旧可以玩的风生水起。
所以效果好不好,关键还是看细节。
以下是针对微信内每个功能的实操内容,让我们一一来探讨。
1. 公众号
公众号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现在基本上是各个企业的标配。你可以没有官网,但不能没有公众号。
对于公众号,我们只说大家的一些误区和被忽视的点。
2. 个人号与企业微信
个人号与企业微信,都是与客户的一对一链接,所以放在一起讲。
在企业微信与微信打通后,微信官方对于微信个人号的营销活动管控越来越严,打击了一批微信外挂。可以说未来个人号的营销活动,大部分都将转移到企业微信上。
3. 朋友圈
朋友圈是微信营销的主战场,得朋友圈者得天下。不过也要注意,朋友圈的效果在下降,管理在变严格,特别是针对营销类内容。
4. 微信群
微信群是微信生态内少见的多对多场景。社群运营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做得好能形成口碑传播,但做的不好也会消耗客户信息。所以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双刃剑,需要谨慎使用。
5. 视频号
视频号是企业除了公众号外的第二官网,一定要做。现在视频号已经与公众号打通,不仅在文图内可以直接插入视频号内容,在两个账号的首页也都有彼此的入口。
6. 小程序
小程序可以理解成一个小的APP,因此涉及到非常多的东西。不管是技术、运营还是其他的模块,要求都会很多。这里就不再展开讲了。
7. 各个模块的组合
企业自媒体在微信生态的搭建,就是基于上面的各个模块,找到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路径。
举例来说:屈臣氏这种线下门店,就是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社群”的路径来实现顾客沉淀和复购的;少年得到这种在线教育,是通过“外部投放——公众号——个人号——社群——APP”来实现客户管理的;京东这样的电商,也开始尝试“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这样的路径来带货的。
再以致趣百川为B端企业的案例,他们主要面向企业客户为他们做获客增长服务。他们的模块组合是“公众号/视频号——个人号——社群——知乎”。
公众号和视频号负责优质内容吸粉,在这里给各大企业的案例和营销方法论分享出来;文章末尾一般也会留下个人微信,一人多号;然后建立了主题运营社群,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对品牌认知;最后将用户UGC的内容沉淀在知乎,还能反补公众号的内容。
通过这样一个闭环,在市场营销人中确立的认知,让大家在B2B需要营销方法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们。这么多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找到服务符合自身企业的业务模式,在微信生态内找到自身的运营路径,是非常困难但异常重要的。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