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英才街上的这座人行天桥,虽然已经竣工多年,但配套的电梯设施却一直闲置,这让不少市民感到困惑。这座天桥本是为了方便行人通行而建,然而,电梯闲置却让这一便民设施变成了摆设。

据市民反映,这座天桥的电梯已经建成两年,几乎从未使用过。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解释说,是建成后交接问题出现疏忽所致。但也有人质疑,担心人流量大,电梯会被损坏,所以一直未能投入使用。
这座天桥位于楷模街和文化交叉口东约350米处,紧邻江南大学东门。很多学生和附近居民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每天上课、下班,因为难以乘坐电梯而感到不便。
据记者观察,这座天桥配备的南北向三部电梯,无论在人流量少还是高峰时段,都未见开启。对于这种情况,有关方面的解释是,由于担心电梯被损坏,所以一直未启用。
对于这一解释,不少市民表示难以接受。他们认为,如果确实因交接问题未能启用,为何交接工作进展如此缓慢?如果是担心人多出事,为何不在设计时就考虑周全?
此外,还有市民质疑,为何相关机构不能给市民一个明确的答复?否则,这种闲置的公共设施是对资源的浪费。
问题根源:管理衔接不畅
记者调查发现,天桥交接涉及多个部门权责划分,目前相关单位正在就后续管理维护事宜进行协商。此事暴露出市政工程从建设到运营的过渡机制亟待完善,如何确保公共设施及时惠民成为值得思考的课题。
类似问题:其他城市也面临尴尬
郑州市英才街人行天桥电梯闲置并非个例,类似问题在其他城市也存在。例如,长沙市湘雅医院北门旁的人行天桥,虽然已经启用半年多,但电梯却至今未启用,给患者、老人等上下桥带来不便。
深圳宝安区福海街道塘尾大道与凤塘大道交会处的人行天桥,虽然已经验收并投入使用,但4台垂直电梯却处于停用状态,且未设置无障碍推行通道,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解决之道: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公共设施惠民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 发生,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协作,明确责任分工,完善验收移交机制,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民。同时,应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对类似项目进行全程跟踪,避免资源浪费。
城市发展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后续管理,只有将建设与管理并重,才能让公共设施发挥应有作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