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8-05 19:36 1
网络平安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只是因为攻击技术的迭代演进,DDoS攻击正以更隐蔽、更大规模、更复杂的态势威胁着互联网基础设施。据Akamai发布的《互联网平安状态报告》显示, 2022年全球DDoS攻击规模同比增长37%,单次攻击峰值突破3Tbps,而500G以上的攻击在黑市中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成本低至10万元/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帝恩思与腾讯云联合发起的DDoS防护联盟,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一联盟的成立,不仅是对抗DDoS威胁的必然选择,更是云平安生态协同防御的重要里程碑。那么双方强强联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又将如何重塑行业平安格局?
DDoS攻击的规模增长已呈“指数级”态势。早在2016年, 全球最大DDoS攻击峰值仅为600Gbps,而2023年,Cloudflare记录到的一次攻击峰值已达到3.4Tbps,相当于瞬间向目标服务器倾泻超过1.5亿封邮件的数据量。这种规模的攻击足以瘫痪传统IDC机房的基础设施,甚至波及整个区域的网络服务。更令人担忧的是 攻击者通过物联网设备组成的僵尸网络,将攻击成本压缩至极致——一台被感染的摄像头即可发起10Gbps以上的攻击,而组建一个百万级设备的僵尸网络,成本甚至不足万元。
传统DDoS攻击多依赖“流量型”手段, 如UDP Flood、ICMP Flood等,通过海量数据包耗尽网络带宽。但近年来“应用层攻击”占比已从2018年的35%攀升至2023年的68%。这类攻击模拟真实用户行为, 针对HTTP、DNS、HTTPS等协议发起请求,如CC攻击可在不占用大量带宽的情况下耗尽服务器连接池资源,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比方说 某电商平台在“双11”期间遭遇CC攻击,虽带宽仅占用30%,但商品详情页加载失败率高达85%,直接造成数千万元损失。
DNS作为互联网的“
DNS系统的故障或攻击会引发连锁反应。2016年, 某知名DNS服务提供商遭受DDoS攻击,导致全球超过2000家网站域名解析任务,任何一台被攻击都可能引发“雪崩效应”。而企业级DNS服务器若被攻陷, 不仅导致自身业务中断,还可能成为攻击者的“跳板”,向互联网发起反射攻击。
企业在DNS防护中面临多重困境:一是“检测难”, 传统防火墙无法识别成正常DNS查询的攻击流量;二是“响应慢”,攻击爆发后从发现到溯源平均耗时4.2小时足以造成不可逆损失;三是“协同弱”,多数企业仅依靠自身防护设备,缺乏与云服务商、平安厂商的实时联动。比方说 某游戏公司曾因DNS服务器被植入恶意程序,攻击流量被转发至海外节点,导致跨境溯源耗时超过72小时。
云计算的普及对DNS平安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合云架构下DNS解析需一边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边缘节点,防护策略需实现跨平台统一管理。腾讯云数据显示, 其云上客户遭遇的DDoS攻击中,82%涉及DNS层面而仅靠单一防护手段的拦截成功率不足40%。
当前DDoS防护市场存在“三缺”困境:缺数据、缺技术、缺协同。中小型平安厂商缺乏海量攻击数据, 难以精准识别新型攻击;云服务商虽有技术优势,但难以覆盖线下场景;企业用户则面临“防护孤岛”,无法实现跨平台、跨地域的威胁情报共享。帝恩思作为国内领先的DNS平安服务商, 拥有10年+DNS防护经验及全国分布式节点;腾讯云则依托腾讯20年平安攻防积累及全球T级带宽资源,双方优势互补恰好能填补市场空白。
《网络平安法》明确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监测、 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平安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2023年工信部《关于促进网络平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构建协同联动的网络平安防护体系”。政策层面为联盟成立提供了合规依据, 而市场层面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云平安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其中DDoS防护占比达35%,协同防御方案将成为主流选择。
传统DDoS防护依赖“硬件抗D+清洗中心”模式, 存在成本高、响应慢、 性差等缺陷。而联盟推出的“云-边-端”协同架构, 通过腾讯云“大禹”高防系统提供T级清洗能力,帝恩思DNS平安解析系统实现毫秒级攻击识别,结合边缘节点的实时威胁情报,形成“秒级响应、动态调度、精准拦截”的防护闭环。比方说 在2023年某省级政务云防护中,该架构将攻击拦截时间从传统模式的30分钟缩短至8秒,业务可用率达99.99%。
联盟整合双方数据资源,构建了全球最大的DDoS威胁情报平台之一,每日分析攻击数据超10亿条,覆盖200+国家和地区。平台实现攻击画像自动生成,可识别出“慢速攻击”“协议层攻击”等新型威胁。比方说 针对2023年流行的DNS隧道攻击,联盟通过分析异常解析请求的频率、 payload特征,成功预警起起攻击事件,准确率达92%。还有啊, 平台还支持可视化攻击态势展示,企业用户可实时查看全球攻击热点、攻击类型分布及自身风险评分,为平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联盟创新推出“三级协同”防护体系:级为跨平台联动,当攻击流量绕过一级防护时系统自动触发二级防护,并通过API接口同步威胁情报至企业平安设备。某电商平台在接入该体系后 遭遇的跨平台DDoS攻击拦截成功率从65%提升至98%,平均恢复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2分钟。
联盟与公安、 网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成立“黑产打击专项小组”。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化攻击凭据,实现攻击路径的全链路溯源。2023年, 联盟协助警方破获一起利用DDoS攻击实施敲诈勒索的案件,抓获犯法嫌疑人12名,捣毁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37台,涉案金额超500万元。还有啊, 联盟还建立了黑产IP库,收录恶意域名、僵尸网络节点等信息超1000万条,通过实时共享降低行业整体风险。
联盟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 已申请专利23项,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DDoS攻击检测算法”“多策略融合的DNS动态解析机制”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比方说 针对物联网设备发起的DDoS攻击,联盟研发的“设备指纹识别技术”可对终端设备进行唯一标识,识别率达99.5%,误报率低于0.01%。还有啊,量子加密技术在DNS平安解析中的应用,有效防止了中间人攻击和DNS投毒风险。
传统DDoS防护中, 企业需购买硬件设备、租赁带宽、组建运维团队,年均成本超50万元。而联盟推出的“平安即服务”模式,用户按需付费,防护成本降低30%-50%。某中型企业接入联盟服务后 无需新增硬件设备,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即可实现跨云、跨地域的防护策略配置,运维效率提升60%。还有啊, 联盟还提供7×24小时专家服务,针对重大攻击事件提供应急响应支持,解决企业“无人防、不会防”的难题。
联盟的成立打破了传统平安厂商的“壁垒思维”,推动行业从“单点竞争”向“生态协同”转型。目前, 联盟已吸引辽宁途隆、唯一网络、睿伟网络等20家企业加入,形成覆盖“检测-防护-溯源-打击”的完整产业链。各成员企业通过共享威胁情报、协同技术研发,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比方说某平安厂商将联盟的协同防护接口集成至其产品中,产品竞争力提升40%,客户续费率提高至85%。
联盟的协同防御体系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手段。通过实时共享攻击数据、黑产信息,监管部门可快速掌握网络平安态势,精准打击违法犯法行为。2023年,某省网信办依托联盟平台,成功处置重大网络平安事件23起,较去年同期处置效率提升50%。还有啊, 联盟还参与制定《DDoS防护协同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为网络平安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因为5G、物联网的普及,全球IoT设备数量预计2025年将达到750亿台,而其中80%存在平安漏洞,将成为DDoS攻击的“重灾区”。联盟已启动“IoT平安专项计划”, 、固件漏洞修复、平安能力内置等措施,从源头减少攻击源。比方说与某智能摄像头厂商合作,在其设备中集成轻量级防护模块,使设备被感染率从15%降至2%。
未来 联盟将深化AI技术在平安防护中的应用,实现攻击策略的防护阈值。腾讯云平安实验室数据显示, AI驱动的防御体系可将新型攻击的发现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拦截效率提升40%。
为应对跨境DDoS攻击, 联盟计划未来3年在全球建立20个平安运营中心,实现威胁情报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处置。目前已与新加坡、德国等国家的平安机构达成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平安挑战。比方说 2023年某跨国企业遭遇跨境DDoS攻击,联盟通过全球协同机制,联动3个国家的平安运营中心,在2小时内完成攻击溯源和流量清洗,将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
帝恩思与腾讯云联合发起的DDoS防护联盟,不仅是对抗DDoS威胁的创新实践,更是网络平安领域“协同共治”理念的生动体现。 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平安挑战,唯有通过开放、共享、协同的方式,构建“云-边-端”一体化的防护体系,才能筑牢网络平安的“铜墙铁壁”。未来 联盟将持续技术创新,深化生态合作,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平安、更智能、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网络平安,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让我们携手同行,共筑平安长城。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