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8-05 19:50 2
在创业圈, “连续创业者”往往与“冒险”“折腾”挂钩,但沈鹏飞用十几年的七次创业经历,重新定义了这个词——他不是盲目试错,而是在每一次实际操作中打磨一套独特的客户关系方法论。2002年加入戴尔
沈鹏飞的客户关系哲学,始于戴尔的电销台。当时他每天要拨打400通
这种“笨功夫”让他积累了29万条客户数据,离职时这些名单成了他第一次创业的种子用户。“数据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客户的‘需求画像’。”沈鹏飞将客户分为三类:决策型、 技术型、情感型,不同类型用不同沟通策略——对决策型提供ROI测算,对技术型分享行业白皮书,对情感型聊家庭与爱好。这种分类法让他的客户转化率比团队平均水平高出3倍。
“销售没有捷径,只有把‘客户的事当自己的事’。”沈鹏飞认为,“勤”不是盲目加班,而是精准的勤奋。他在戴尔时养成习惯:每晚提前2小时到公司, 整理第二天要联系的名单——从企业财报中看扩张计划,从行业新闻中找业务痛点,甚至翻客户的社交账号,发现“孩子即将高考”“最近在健身”等生活细节。
沈鹏飞常说:“客户拒绝推销,但拒绝不了‘被关心’。”他曾在一家系统集成公司遇到一位苛刻的国企客户,对方对报价反复压价,沟通多次无果。沈鹏飞没有继续谈单, 而是通过公开渠道了解到该企业正在筹备20周年庆典,便主动联系了一家庆典策划公司,帮客户争取到团体折扣,还自费定制了一批印有客户企业LOGO的纪念U盘。客户负责人感动地说:“沈总,你比我们自己的后勤还用心,这单必须给你!”
这种“超预期服务”在亿采网时代升级为“客户成长陪伴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IT架构诊断, 不仅推荐产品,还教他们如何用云服务器降低运维成本;甚至帮客户对接融资资源,主要原因是“企业活下来才能持续采购”。数据显示,亿采网的老客户复购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5倍,其中60%的客户主动推荐了新客户。
“销售的最高境界,是让客户觉得‘你是来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卖东西给他’。”沈鹏飞将销售分为四类:魅力型、杀手型、专家型、顾问型,而他选择了最难但最持久的顾问型路线。
在创办平安宝时 他曾遇到一个典型困境:某互联网公司CEO对云平安产品不信任,认为“传统服务器更平安”。沈鹏飞没有硬推产品, 而是花了三天时间研究该公司的业务——发现他们刚上线社交APP,用户数据泄露风险高。他带着一份《社交APP平安风险自查报告》上门, 不仅列出了10个潜在漏洞,还附上了3个竞品的数据泄露案例对比。CEO当场拍板:“沈总,你比我们的技术总监还懂我们的业务,这合作成了!”
沈鹏飞认为,顾问型销售的核心是“懂业务+懂生活”。他有个“客户需求金字塔”理论:底层是产品功能,中层是业务场景,顶层是个人诉求。他举例:“曾有个客户总说预算有限, 我了解到他正在读EMBA,便推荐了‘分期付款+免费提供行业峰会门票’的方案,既解决了资金压力,又满足了他拓展人脉的需求。”
从2002年至今 沈鹏飞创办的公司涵盖系统集成、App开发、云平安、B2B电商等领域,每个行业的客户属性不同,但“建立信任”的逻辑从未改变。他出跨行业通用的“客户关系五步法”。
无论做哪个行业, 沈鹏飞首次接触客户时从不谈自己的产品,而是先提供价值。做系统集成时 他会免费帮客户做“IT设备效率评估报告”;做App开发时他分享《2023年用户留存率提升白皮书》;做亿采网后他推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免费下载量超10万次。“先让客户觉得‘你很有用’,再谈合作,阻力会小很多。”
客户拒绝的不是产品,而是“不被理解”。沈鹏飞每次沟通前,都会做足功课:客户企业的最新动态、负责人的职业背景、甚至行业内的共同挑战。他回忆, 在为一家医疗科技公司提供云平安服务时对方CTO反复强调“数据合规是红线”,他便主动分享了自己在医疗行业的合规经验,还联系了某三甲医院的信息科主任,让对方“取经”。CTO到头来说:“沈总,你比我们还懂医疗行业的痛点。”
“客户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而不是‘利益博弈’。”沈鹏飞有个“客户生命周期管理表”, 从初次接触到售后维护,每个节点都有增值服务:成交后1个月,赠送行业趋势报告;成交后3个月,邀请参加私享会;成交后1年,免费升级产品功能。他曾有个客户, 第一年只买了5台服务器,第二年因服务满意,追加了200万的云服务订单,还介绍了3家同行企业。
再好的服务也难免出错,沈鹏飞的应对原则是“主动担责+超额补偿”。有一次 亿采网合作的物流公司延误了服务器交付,导致客户上线延期,他不仅全额赔偿违约金,还免费为客户提供了3个月的“7×24小时运维监控服务”。客户负责人后来表示:“出了问题你比我们还着急,这样的合作伙伴,值得长期走下去。”
沈鹏飞最自豪的不是单个客户的价值,而是“客户之间的化学反应”。他在亿采网搭建了“企业交流社区”,让客户分享数字化转型经验,还定期组织“行业标杆企业参访”。比如邀请电商客户分享“大促流量应对策略”,让制造业客户学习“智能工厂改过案例”。这种“客户帮客户”的模式,让亿采网的新客户中,30%来自老客户推荐,获客成本降低了40%。
沈鹏飞认为技术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增强信任的“加速器”。亿采网自主研发了“智能客户画像系统”, ”相关内容,系统会主动推送《边缘计算在制造业的应用案例》及适配的产品清单。
沈鹏飞将CRM系统升级为“客户关系大脑”, 不仅记录交易信息,还存储客户的生日、喜好、家庭情况等“软数据”。系统会在客户生日前自动提醒,并赠送定制礼品;发现客户关注的行业新闻,一键转发并附上自己的见解。“技术让‘记住客户小事’变得更容易,而正是这些小事,让客户感受到‘被重视’。”
沈鹏飞更重视私域运营。他创建了“鹏飞私享会”微信群,定期分享创业干货,组织线下沙龙,甚至帮客户对接资源。群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禁止刷广告,只谈价值。有个群成员是做餐饮软件的, 通过沈鹏飞的介绍,成功对接了5家连锁餐厅客户,反过来又帮沈鹏飞介绍了3家餐饮企业采购IT设备。“私域不是流量池,而是‘信任共同体’,大家互相成就,才能长久。”
沈鹏飞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因“重业务轻客户”吃过亏。第一次做系统集成时他沉迷于技术攻关,忽视了客户的服务体验,导致老客户大量流失。复盘时他了三个最常见的“客户关系误区”。
很多创业者追求“快速成交”,过度承诺、频繁推销,反而让客户反感。沈鹏飞说:“客户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终身伙伴’。我曾遇到一个创业者, 为了签单夸大产品功能,后来啊交付时客户发现货不对板,不仅退款,还在行业群里曝光,直接导致公司口碑崩塌。”
不同行业、 不同规模的客户,需求差异极大。沈鹏飞举例:“同样是服务器, 互联网公司要高并发,传统企业要稳定性,政府机构要合规性,如果用一套话术应对,必然失败。关键是‘懂客户的行业逻辑’,比如对制造业客户,要聊‘工业互联网’;对教育行业,要谈‘智慧校园’。”
“客户的抱怨是改进的最好机会,但多数企业选择‘回避’。”沈鹏飞在亿采网建立了“客户反馈24小时响应机制”,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反馈“改进方案”。比如有客户反映“报价流程太复杂”,团队一周内就上线了“一键比价”功能,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5%。“客户愿意提意见,说明还信任你,把意见当‘礼物’,而不是‘麻烦’。”
十几年的创业历程,让沈鹏飞对“客户关系”有了最朴素的认知:“所有技巧都源于真诚——你把客户当‘业绩数字’,他把你当‘销售员’;你把他当‘朋友’,他把你当‘伙伴’。”从戴尔的电销冠军到亿采网的创始人,他始终在做同一件事:用“利他”之心换“信任”之果。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