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SEO

百度SEO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度SEO >

好的网站建设,有哪些关键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96SEO 2025-08-16 08:13 3


  企业不再满足于“有网站”,而是追求“好网站”。但现实是 超过60%的企业网站上线后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要么搜索引擎找不到,要么用户来了立刻走。其实好的网站建设从来不是“堆功能”,而是从用户需求到搜索引擎规则的全链路优化。今天我们就来拆解,那些绝对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到底藏着哪些“门道”?

一、 SEO基础:从“建站”到“被搜到”的底层逻辑

  很多企业觉得“网站建好了就行,SEO等后面再做”,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网站就像一本新出版的书, 如果连目录、标题都没设置好,读者根本不知道这本书讲什么更别提推荐给其他读者了。

好的网站建设应该有这些考虑

1. 关键词研究:用户需求不是“猜”出来的

  关键词是网站与用户对话的“桥梁”。很多老板凭直觉选词,比如做女装的就选“女装”,却不知道用户真正搜的是“小个子法式连衣裙 夏季”。2023年数据显示,长尾关键词虽然搜索量低,但转化率是泛关键词的3-5倍。怎么找对词?工具是辅助, 但更重要的是“蹲在用户场景里”:看竞品网站在推什么词,逛/知乎看用户问什么问题,甚至直接问客服“客户最近常问什么产品”。比如我们给一家母婴店做优化, 发现“宝宝辅食机辅食食谱”的搜索量是“辅食机”的2倍,调整后流量直接翻倍。

2. 站内结构优化:让搜索引擎“读懂”你的网站

  网站结构就像图书馆的分类体系, 如果书乱放,管理员找不到书,读者也体验差。常见的错误是“扁平化过度”——所有页面都堆在首页, 或者“层级过深”——产品藏在三级菜单后用户点3次就跑了。正确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首页→栏目页→内容页。再说一个, 导航栏要“清晰直给”比如“产品中心”下直接放“女装”“男装”“童装”,别搞什么“潮流前线”“风尚馆”,用户要的是“找东西”,不是猜谜。

3. 代码与标签:技术细节决定收录深度

  很多建站公司会用模板快速搭建网站,却忽略了代码的“SEO友好性”。比如图片没加alt标签,或者标题重复。其实代码优化没那么复杂:每个页面唯一的H1标签放核心关键词, 图片alt标签描述“内容+关键词”,URL要简洁。我们测试过给电商网站优化代码后搜索引擎抓取效率提升40%,收录量增加3倍。

二、 用户体验:留住用户的“隐形战场”

  搜索引擎的核心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如果你的网站让用户用得别扭,就算SEO做得再好,排名也会掉。毕竟用户在你网站上停留30秒和3秒,搜索引擎看得一清二楚。

1. 加载速度:3秒定律背后的用户心理

  “3秒定律”不是玄学, 是数据说话的后来啊:Google调研显示,53%的用户会在3秒内离开加载过慢的网站,而每延迟1秒,转化率下降7%。怎么提升速度?图片压缩是“第一道关”——很多网站直接用原图上传, 一张5MB的图片压缩到500KB,加载速度能快10倍。再说一个,用CDN加速、减少HTTP请求,这些技术细节看似小,实则决定用户“来不来得及”。我们给一家建材网站优化后加载时间从5秒降到1.2秒,跳出率从68%降到35%。

2. 移动端适配:超半数流量入口的“生死线”

  2023年, 移动端流量占比已达58.3%,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用户来自手机”。但很多企业网站还在用“PC端缩放”的移动端——字体小到看不清,按钮小到点不着,横屏滑动还要左右拖。正确的做法是“响应式设计”:网站能核心内容,把复杂导航收进菜单栏。Google早就推行“移动优先索引”,如果你的移动端体验差,PC端排名也会受影响。记住:用户用手机不是“凑合”,而是“主力”

3. 内容可读性:信息过载时代, 用户只扫“重点”

  打开一个网站,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用户想找的信息要“扒拉半天”,这种体验谁受得了?内容可读性不是“排版好看”,而是“让用户快速找到想要的东西”。具体怎么做?段落控制在3行以内,重要信息加粗或变色,用小标题把大段内容拆分,复杂数据用图表代替。我们给一家教育网站改版后 把“课程介绍”从800字文字拆成“课程亮点”“适合人群”“学习路径”3个模块,用户停留时间从45秒延长到2分30秒,咨询量提升60%。

三、 技术性能:网站长期稳定的“压舱石”

  网站就像一辆车,外观再漂亮,发动机不行也跑不远。技术性能是网站的“发动机”,决定了它能不能撑起日常流量、扛得住突发流量,以及长期运行是否稳定。

1. 服务器选择:速度与稳定的平衡术

  服务器是网站的“家”,选不好就像“住出租屋”——今天漏水明天停电。很多企业为了省钱,选“共享主机”,后来啊隔壁网站流量一大,自己的网站就卡成PPT。正确的选择是“独立服务器”或“云服务器”:独立服务器性能稳定但成本高, 适合大型企业;云服务器按需扩容,性价比高,适合中小企业。我们跟踪过100个网站,用云服务器的网站,99.9%时间能正常访问,而共享主机的故障率是前者的5倍。

2. 缓存与压缩:让网站“轻装上阵”

  用户每次访问网站, 都要从服务器下载数据,如果数据“臃肿”,加载自然慢。缓存和压缩就是给网站“瘦身”:缓存是把常用数据存在用户本地, 下次访问直接调取,不用重复下载;压缩是用技术手段减小文件体积。常见的缓存方式有浏览器缓存、CDN缓存,压缩方式有Gzip、Brotli。这些技术对普通用户来说“看不见”,但对加载速度的提升是“质的飞跃”。我们给一家新闻网站开启Gzip压缩后页面大小从1.2MB降到300KB,加载速度提升4倍。

3. 兼容性测试:不同设备、 浏览器的“通行证”

  你可能在Chrome浏览器上看到网站很完美,但用户用Edge、Safari打开,可能就乱成一锅粥。这是主要原因是不同浏览器对代码的解析有差异,兼容性差会导致“部分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测试时重点看“主流浏览器”和“主流设备”,特别要检查iOS和Android系统的差异。我们给一家旅游网站做兼容性优化时发现Safari下导航栏会错位,修复后iOS端流量提升了25%。

四、 平安防护:别让“黑客”毁了你的努力

  网站被黑,轻则页面被篡改,重则用户数据泄露,企业信誉一夜崩塌。平安防护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特别是涉及支付、注册的网站,更要重视。

1. HTTPS加密:数据传输的“平安锁”

  HTTP是明文传输, 用户输入的信息能被中间人窃取;HTTPS是加密传输,相当于给数据加了“保险箱”。现在浏览器会对HTTP网站标“不平安”标识,用户看到这个标识,根本不敢停留。申请SSL证书很简单,很多云服务商提供免费证书,5分钟就能配置好。我们给一家电商网站启用HTTPS后用户信任度提升,支付转化率增加了18%。

2. 定期备份:数据丢失的“后悔药”

  服务器可能宕机, 黑客可能攻击,人为操作可能失误……数据丢失的风险无处不在定期备份是唯一的“后悔药”。备份策略要遵循“3-2-1原则”:3份数据副本,2种存储介质,1份异地存储。比如我们建议客户“每天增量备份,每周全量备份,备份文件存在不同城市的云服务器上”。有客户曾因服务器故障,通过备份数据在2小时内恢复网站,避免了数万元损失。

3. 防火墙与WAF:抵御恶意攻击的“盾牌”

  DDoS攻击、 SQL注入、XSS攻击……黑客的手段层出不穷,单靠“杀毒软件”远远不够。需要“组合拳”:硬件防火墙、WAF、定期更新系统补丁。WAF现在很多云服务商都提供,按需开通就能用,成本不高,但能挡掉90%以上的常见攻击。我们给一家金融网站部署WAF后成功抵御了10次DDoS攻击,网站从未因平安问题宕机。

五、 内容策略:让网站“活”起来的核心

  网站的本质是“内容载体”,没有优质内容,再好的技术和设计都是“空壳”。内容策略不是“随便写写”,而是“持续输出用户需要的东西”,让用户来了还想来来了还愿意分享。

1. 原创度:搜索引擎的“原创偏好”

  搜索引擎最讨厌“复制粘贴”的内容, 全网一样的文章,凭什么给你排名?原创内容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站在用户角度解决问题”。比如做健身器材的, 别光介绍产品参数,写“家庭健身新手必看:3个小动作帮你瘦肚子”,这种“干货内容”用户爱看,搜索引擎也喜欢。我们给一家家居网站做内容优化,坚持每周更新2篇原创装修干货,3个月后自然流量提升了200%。

2. 更新频率:持续吸引蜘蛛爬取

  网站就像“花园”, 不定期浇水,就会长满杂草。搜索引擎喜欢“活跃”的网站,固定更新能让蜘蛛养成“定时访问”的习惯。更新频率不用太高,但一定要规律:比如企业博客每周1-2篇,资讯类网站每天1篇。关键是“持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不如不更新。我们给一家科技媒体网站调整为“每天早8点更新1篇行业资讯”,半年后收录量从1万篇增加到5万篇。

3. 价值输出:用户为什么“停留”和“分享”?

  用户停留在你的网站,不是主要原因是你“长得好看”,而是主要原因是你“对他有用”。价值输出可以是“解决痛点”、“提供情绪价值”、“实用工具”。内容形式也要多样化: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用户喜欢什么给什么。我们给一家教育网站做内容升级, 加入“1分钟知识点短视频”,用户平均停留时间从1分钟延长到8分钟,转发率提升了3倍。

六、 数据分析:用“数据”驱动持续优化

  网站上线不是结束,而是“优化的开始”。没有数据分析,就像“开车不看仪表盘”,不知道哪里跑偏,哪里该加速。核心数据不是“看个热闹”,而是“找问题、定策略”。

1. 核心指标:跳出率、 停留时间、转化率

  跳出率高,说明内容或体验有问题;停留时间短,说明用户没找到想要的东西;转化率低,可能是流程设计不合理。我们给一家电商网站分析时发现“产品详情页”跳出率高达70%,原来是图片加载太慢,优化后降到35%。记住:数据不会说谎,但需要你“解读”

2. 用户行为路径:发现“流失”的关键节点

  用户从“进入网站”到“完成转化”,会经历多个步骤:首页→产品页→购物车→支付。每个步骤都可能流失,比如“产品页加购率10%,但支付页只有2%”,说明支付流程有问题。用热力图工具能看到用户点击了哪里没点击哪里针对性优化。我们给一家餐饮网站优化时发现用户很少点“在线预订”,原来是按钮太小,放大后预订量提升了50%。

3. A/B测试:小步快跑,找到最优解

  不确定哪个方案更好?做A/B测试:一半用户用方案A,一半用方案B,看哪个数据更好。比如按钮颜色“红色vs蓝色”,标题“限时优惠vs新品上市”,文案“性价比高vs品质保障”。测试周期不用太长,3-7天就能看出后来啊,然后全面推广效果更好的方案。我们给一家旅游网站测试“首页Banner文案”, 发现“暑假特惠:低至3折”比“精选旅游线路”点击率高2倍,转化率提升40%。

  好的网站建设, 从来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系统工程”——从SEO基础到用户体验,从技术性能到平安防护,再到内容策略和数据分析,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记住:用户是“终点”,搜索引擎是“通道”,技术是“保障”,三者平衡,才能打造出真正“能打”的网站。别再纠结“要不要做这些”,现在就开始检查你的网站,别让“小细节”毁了“大生意”。


标签: 网站建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