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8-16 21:59 2
现在打开手机,刷到的广告十有八九是企业推的产品——这背后都是网络营销在发力。对企业网络营销早就不是“选做题”,而是“生存题”。但不少企业踩过坑:投了钱没效果,做了推广没流量,甚至有的网站建好了就成了“僵尸站”。问题出在哪?其实网络营销不是简单堆砌渠道,而是要找准关键点,系统化打造策略。今天就聊聊,企业网络营销到底要关注哪些事,怎么才能做出真效果。
“我们要做全年龄段用户”“男女老少都要覆盖”——这种想法听着很宏大,实则等于没定位。真实的用户从来不是“所有人”,而是有具体特征的一群人。比如某母婴品牌一开始想做“所有妈妈”, 后来通过调研发现,核心客户其实是“25-35岁、一线城市、关注科学育儿的新手妈妈”,于是他们调整内容方向,多讲“奶粉成分分析”“宝宝辅食添加时间”,反而精准抓住了用户,官网转化率提升了35%。
做用户画像,不用太复杂。先回答几个问题:你的产品/服务主要卖给谁?他们多大?在哪生活?有什么痛点?平时喜欢上网看什么?用百度指数、微信指数、问卷星这些工具,就能收集到不少数据。关键是“抓大放小”——别试图讨好所有人,先服务好最有可能成交的核心群体。
知道用户是谁后还得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很多企业以为用户需要“性价比高”, 但其实吧一搜才发现,用户搜的是“适合敏感肌的洗面奶”“能快速上妆的粉底液”。差一个词,营销方向可能就全错了。
比如某护肤品品牌,一开始主推“天然成分”,但发现搜索量不高。后来用5118工具分析, 发现用户搜“抗初老面推荐”“学生党平价抗老”的多,于是赶紧调整内容,围绕“抗初老”做攻略,推平价产品,销量很快上来了。所以 别凭感觉判断需求,多去搜引擎看下拉框、看相关搜索,看用户在论坛、评论区问什么——这些才是真实的“需求信号”。
用户为什么愿意花时间看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你能帮他解决问题。比如你是做财税服务的, 别一上来就推“代理记账便宜”,先发“小公司报税避坑指南”“个体户怎么开发票”,用户觉得有用,才会信任你,再说说才可能买单。
某财税公司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每周在公众号发一篇“报税常见问题解答”, 用案例讲“哪些费用不能抵扣”“汇算清缴要准备什么”,干货满满,半年公众号粉丝从1万涨到5万,咨询量翻了3倍。记住内容营销的核心是“利他”——先给用户价值,转化是自只是然的后来啊。
现在的人注意力越来越短,纯文字内容很难留住人。同样的信息,用视频、图文、直播、漫画不同形式呈现,效果可能天差地别。
做好了内容,得让用户看到才行。现在平台这么多,企业不可能每个都做,得选“对的平台”。比如做B端产品的,更适合在知乎、行业媒体发深度文章;做C端产品的,、抖音、朋友圈可能更合适。
关键是“内容适配平台调性”。同样的“防晒推荐”, 在要写成“闺蜜亲测,这款防晒不搓泥不泛白”,带点生活感;在知乎要写成“从成分到肤感,全面测评5款热门防晒”,偏干货。还有, 别发完内容就不管了要和用户互动——有人评论要及时回,有人提问要解答,这样内容才能“活起来”,持续带来流量。
对企业官网往往是用户了解你的第一窗口。但不少企业官网, 打开要半天图片模糊不清,手机上看字都看不清,甚至联系方式都找不到——这哪是“门店”,简直是“劝退门”。
好的官网, 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快”,加载速度最好控制在3秒内,可以压缩图片、用CDN加速;二是“易”,导航清晰,用户3秒内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三是“信”,有案例展示、客户评价、资质证书,让用户觉得“靠谱”。某机械企业换了新官网, 加载速度从8秒降到2秒,官网咨询量直接增加了50%——技术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效果实实在在。
很多企业做推广, 首选就是“砸钱投广告”,但其实“让用户主动搜你”成本更低、转化更高。这就需要SEO和SEM。
企业做营销, 经常要处理大量重复工作:给客户发邮件、整理咨询数据、发朋友圈……这些事如果靠人工,不仅累,还容易出错。这时候,营销自动化工具就派上用场了。
比如用户在你网站留了联系方式, 系统能自动发一封欢迎邮件;客户加了微信,自动化工具能根据他的浏览记录,推荐相关产品;甚至可以设置“打标签”功能,用户点了“产品页”,就标为“潜在客户”,点了“价格表”,就标为“高意向”……这样销售跟进时就能“对症下药”。某教育机构用了自动化工具后客服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10分钟,线索转化率提升了25%。
很多企业看数据, 只盯着“曝光量”“粉丝数”,但这些指标“好看不中用”。真正重要的, 是和“转化”相关的数据:比如网站的“访问时长”“跳出率”、“咨询量”“下单量”;公众号的“打开率”“点击率”“转发率”;短视频的“完播率”“评论率”。
比如某企业发现, 短视频的“点赞量”很高,但“完播率”只有20%,说明用户开头可能被吸引,但后面内容没留住。于是他们把视频前3秒改成“悬念式提问”,完播率一下子提升到了60%,咨询量也跟着涨了。关键是要“盯转化数据”,别被“虚荣指标”迷惑。
数据不是月底看一次报表就行,最好是“实时监测”。比如今天推了个新内容, 1小时内看阅读量、点击率有没有异常;今天投了广告,看哪个关键词带来的咨询多,哪个没人点——发现问题赶紧调整,别等“黄花菜都凉了”。
某电商品牌推新品时 发现下午的“加购量”突然下降,查了数据才发现,是主要原因是“优惠券领取”按钮太隐蔽,用户找不到。于是他们赶紧把按钮改大、改红色,加购量很快就恢复了。数据监测就像“开车看仪表盘”,转速高了、油量不足了得马上处理,不然“抛锚”是早晚的事。
不确定哪个标题更好?不知道按钮放左边还是右边右边点击率高?这时候别猜,直接做A/B测试——做两个版本,一半用户看A,一半看B,看哪个数据好,就用哪个。
比如某APP想改“注册按钮”的颜色, 做了个测试:50%用户看蓝色按钮,50%看橙色按钮,后来啊发现橙色按钮的点击率比蓝色高20%,于是全站换成橙色。再比如公众号标题, 同样讲“职场干货”,一个标题是“3个技巧让你快速升职”,另一个是“升职慢的人,都犯了这3个错”,测试后发现第二个标题打开率高15%。A/B测试就像“试错”,但试的不是“盲错”,而是“数据支撑的错”,能帮你找到最优解。
很多企业做营销, 只想着“拉新”,来了用户就不管了后来啊用户来了又走,留不住。其实“留住老客户”比“获取新客户”成本低得多,也更容易产生复购和转介绍。
最好的营销,是用户主动帮你传播。怎么做到?先说说产品/服务得过硬——用户用了觉得好,才会推荐。接下来要“创造传播点”:比如“分享给好友, 双方都得优惠券”“邀请3个好友助力,免费领样品”,这些裂变活动能让用户主动帮你拉新。
某零食品牌就靠“助力领试吃”活动,3个月新增了10万粉丝,成本不到传统广告的1/3。还有, 用户的好评、案例一定要“放大”——把客户的评价做成海报、视频,发在朋友圈、公众号上,比你自己说“我们很好”管用100倍。
网络营销这事儿,没有“一劳永逸”的策略。今天流行短视频,明天可能直播火,后天又有新平台冒出来。企业得保持“学习心态”,关注行业策略。
比如前两年大家都做“图文种草”, 现在发现“短视频+直播”转化更高,就要赶紧学拍视频、练直播;之前靠“朋友圈广告”效果好,现在平台限流了就要试试“抖音信息流”“薯条”。市场在变,用户需求在变,营销策略也得跟着变,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网络营销不是“玄学”, 而是“科学”——找准用户、做好内容、用好技术、盯紧数据、长期坚持,效果自然会来。对企业 别再盲目跟风、砸钱试错了先从“理清思路”开始,一步步把基础打牢,才能真正让网络营销成为增长的“发动机”。记住:好的营销,不是“把东西卖给用户”,而是“和用户一起,把价值做大”。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