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SEO

谷歌SEO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谷歌SEO >

我国网民有哪些独特特征,你知道吗?长尾词背后的!

96SEO 2025-08-17 18:05 1


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0亿,这个数字背后藏着无数被忽略的独特特征。很多做网络营销的人天天喊“用户画像”, 却连网民的基本行为逻辑都没搞懂——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年轻人刷得停不下来中老年却直接划走?为什么有些长尾词搜索量不高,却能精准带来高转化?今天我们就用最新数据+实战案例,拆解我国网民的“隐藏属性”,再教你如何把这些特征变成流量密码。

一、 网民基础画像:不只是“年轻化”,更是“圈层化”

提到网民特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年轻人多”,但这只是表面。CNNIC最新报告显示, 我国网民结构早已不是单一的“年轻化”,而是呈现出“多圈层、差异化”的复杂特征,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你的内容策略和关键词布局。

我国网民的特征

1. 年龄结构:从“Z世代独大”到“银发族突围”

过去我们总说“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 但2023年数据彻底打破了这个认知:5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26.3%,规模突破2.6亿其中60岁及以上增速最快,年增长率达12.5%。这意味着每4个网民里就有1个是“银发族”。更关键的是 不同年龄段的“上网动机”完全不同:

  • Z世代占比18.7%,核心诉求是“社交+娱乐”,刷短视频、逛B站、玩电竞是日常,搜索词偏好短平快。
  • 中青年占比46.2%, 处于“职场+家庭”双压状态,上网多为“解决问题”,搜索词偏向实用型。
  • 银发族占比26.3%, 刚触网不久,对“操作指引”需求强烈,搜索词多为“具体问题+步骤”。

案例:某做“老年手机”的品牌, 早期投放广告用“智能便捷”打动年轻人,后来啊转化率惨淡。后来调整策略, 针对银发族搜索“老人手机操作简单吗”“一键呼救手机怎么用”等长尾词,制作“3分钟上手教程”短视频,销量直接翻了3倍。

2. 地域分布:从“一二线主场”到“下沉市场反超”

很多人以为网民集中在北上广深, 但数据显示:三四线及农村网民占比达58.6%,规模超5.8亿且日均上网时长比一二线用户多1.2小时。下沉市场网民的特征更“实在”:

  • 内容偏好喜欢“接地气”的内容, 比如“农村养殖技术”“家常菜做法”,对“高大上”的专业术语不感冒。
  • 搜索习惯更依赖“语音搜索”,且搜索占比高。
  • 消费心理注重“性价比”, 对“买一送一”“限时折扣”敏感,但对品牌溢价接受度低。

技术提示:做SEO时 针对下沉市场要优化“口语化关键词”,比如把“智能手机选购指南”改成“买手机哪个牌子好,老人用也简单”,一边页面加载速度要快,多用“大字体”“少弹窗”设计。

二、 行为习惯:从“被动刷内容”到“主动找价值”

上网时长、内容偏好、互动方式……这些行为数据是长尾词挖掘的“金矿”。不了解网民怎么用网,你的关键词再精准也是“打空炮”。

1. 上网时长:“短视频+直播”占据半壁江山

最新统计显示, 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长4.8小时其中短视频2.5小时、直播0.8小时两者合计占比68.7%。这说明什么?网民的“注意力”已经被短视频和直播垄断, 而长尾词的呈现方式完全不同:

  • 短视频场景用户是“刷”而不是“搜”,长尾词藏在“标题+话题”里。比如“减脂餐做法”这个长尾词, 短视频里会拆成“减脂餐一周不重样”“减脂餐新手教程”等具体场景,用“前3秒抓眼球”技巧。
  • 直播场景用户是“边看边搜”,长尾词多为“实时问题”。比如卖服装的直播, 观众会搜“XX码适合身高多少”“面料会不会起球”,这时候主播在直播中说“有问尺码的宝宝扣1,我单独发表”,就是长尾词的实时转化。

实操技巧:用“5118工具”分析“短视频+直播”场景下的长尾词, 比如搜索“减脂餐”,看衍生出的“减脂餐早餐”“减脂餐外卖”等词,再结合抖音“话题热度”和“视频完播率”数据,判断哪些长尾词值得做内容。

2. 内容消费:“实用干货”打败“空泛理论”

过去我们说“内容为王”,现在更准确的说法是“有用的内容才是王”。数据显示, 73.2%的网民上网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只有12.5%是为了“娱乐消遣”。这意味着网民对“长尾词”的容忍度很高——只要你能解决他的问题,再长的词他也会搜。

比如同样是“护肤”, 年轻网民搜“敏感肌护肤品推荐”,30+女性搜“熟肌抗皱精华测评”,银发族搜“老年斑淡化方法”。这些长尾词背后是用户对“精准解决方案”的极致追求。

案例:某做“职场培训”的机构,早期发文章“如何提升职场竞争力”,阅读量惨淡。后来针对“职场新人”“35岁危机”“转行程序员”等细分群体, 制作“Excel快捷键大全”“面试常见问题回答模板”“程序员入门学习路径”等长尾内容,单个文章流量破10万+,咨询量增长200%。

3. 互动方式:“沉默的大多数”才是消费主力

很多人误以为网民喜欢“评论、 点赞、转发”,但数据显示:90%的网民只看不互动,只有10%会主动参与互动。更关键的是那些“沉默用户”往往是高转化人群——他们默默搜索、默默对比,默默下单。

比如买家电的用户, 可能会搜“冰箱双循环和单循环哪个好”“海尔冰箱质量怎么样”,看完对比文章后直接下单,不会留评论。这意味着你的长尾词内容要“少煽情、多干货”,用“数据+案例+对比”说服这些“沉默用户”。

三、 需求图谱:从“信息获取”到“价值认同”

网民的需求早已不是“知道是什么”,而是“知道怎么做”“为什么选你”。这种需求升级,让长尾词从“低搜索量”变成了“高转化利器”。

1. 需求层次:“生存需求”到“自我实现”全覆盖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我国网民的需求已经覆盖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的所有层次每个层次对应的长尾词策略完全不同:

需求层次 典型长尾词 内容策略
生理需求 “农村自建房预算”“便宜又好吃的家常菜” “省钱+实用”,多用“清单”“教程”形式
平安需求 “儿童意外险怎么买”“新冠后遗症康复方法” “权威+专业”,引用数据、专家观点
社交需求 “如何维系异地恋”“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共鸣+故事”,用真实案例引发情感共鸣
尊重需求 “年薪30万穿搭”“中产家庭理财规划” “标签+价值”,突出“高端”“专属”感
自我实现 “普通人如何副业月入过万”“学Python有什么用” “路径+后来啊”,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

技术提示:做长尾词内容时先判断目标用户的需求层次再用对应的内容形式匹配。比如做“副业”内容, 用户需求在“自我实现”,就不能只说“副业能赚钱”,而是要给出“从0到1的副业操作步骤”,最好有“月入3000元”的具体案例。

2. 决策路径:“搜索-对比-信任”三步走

网民的决策路径越来越长, 不再是“看到广告就买”,而是“搜索-对比-信任”三部曲。每个阶段对应的长尾词关键词不同:

  • 搜索阶段用户有问题, 搜“是什么”“怎么办”,比如“什么是元宇宙”“怎么选空调”。关键词特征:宽泛+疑问词。
  • 对比阶段用户有初步意向, 搜“哪个好”“区别是什么”,比如“格力空调和美的哪个好”“苹果14和15区别”。关键词特征:品牌+对比词。
  • 信任阶段用户准备下单, 搜“怎么样”“真实评价”,比如“XX品牌空调怎么样”“买过的人说好不好”。关键词特征:口碑+评价词。

案例:某卖净水器的品牌, 在“搜索阶段”做“净水器哪个牌子好”的长尾内容,引流到官网;在“对比阶段”做“RO反渗透和超滤净水器区别”的专题页,突出自家优势;在“信任阶段”邀请用户发“使用体验”视频,形成口碑闭环。到头来转化率比单一广告提升5倍。

四、 技术适配:让内容“懂”网民,才能被网民“懂”

知道网民特征还不够,还要用技术手段让内容精准触达。这里分享3个“网民特征+SEO技术”的结合技巧,帮你把长尾词流量吃干榨净。

1. 语义SEO:让“同义词”也能被搜到

网民的搜索词很“随意”, 比如想找“怎么做蛋糕”,有人搜“蛋糕制作教程”,有人搜“烘焙新手入门”,还有人搜“家庭蛋糕做法”。这些词本质上是“同义表达”,传统SEO只匹配“ exact match”,就会漏掉大量流量。

解决方案:用“语义SEO”技术,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分析同义词,在内容中布局相关词汇。比如写“蛋糕制作教程”时 加入“烘焙步骤”“新手配方”“家庭做法”等词,一边用

标签拆分“材料准备”“打发奶油”“烤箱温度”等子主题,让搜索引擎理解内容的全面性。

2. 结构化数据:让“长尾内容”在搜索后来啊中“脱颖而出”

同样是长尾内容, 为什么有的能在搜索后来啊里显示“摘要”“评分”,有的就是一段普通文字?差别就在于“结构化数据”。比如做“减脂餐教程”时 添加“Recipe”结构化数据,搜索引擎就会自动提取“准备时间”“难度”“热量”等信息,在搜索后来啊里以“卡片形式”展示,点击率比普通后来啊高30%以上。

常用结构化数据类型:Article、 Product、Recipe、HowTo通过“百度结构化数据平台”提交,24小时内生效。

3. 移动优先:适配“碎片化阅读”场景

我国99.3%的网民用手机上网 且“睡前、通勤、排队”是三大碎片化上网场景。这意味着你的长尾词内容必须“短平快”:

  • 标题短控制在20字以内, 比如“减脂餐一周不重样”比“7天健康减脂餐,让你瘦得快还不反弹”更抓眼球。
  • 段落短每段不超过3行, 多用“emoji”和“符号”分割,比如“✅ 材料准备:鸡蛋2个、面粉100g……”“🔥 小贴士:烤箱温度控制在180度……”。
  • 重点突出加粗 斜体标出关键信息,比如“必须现做现吃,放久会塌”。

五、 长尾词挖掘实战:从“网民特征”到“高转化词”

说了这么多,再说说落地到“怎么挖长尾词”。分享3个结合网民特征的挖掘方法,帮你找到“搜索量不高、但转化极高”的隐藏流量。

1. “用户提问挖掘法”:从“评论区”找真实需求

网民最真实的“长尾需求”往往藏在评论区。比如在搜“护肤”, 热门笔记的评论区会有“敏感肌用什么面霜”“学生党平价护肤品推荐”等问题,这些都是未经修饰的真实搜索词。用“5118的“关键词挖掘”功能,把这些“问题词”导入,就能找到大量高转化长尾词。

2. “场景延伸挖掘法”:从“时间/地点/身份”拆分

网民的搜索需求离不开“时间、 地点、身份”三大场景。比如“做菜”这个宽泛词, 可以拆分:

  • 时间场景“早餐快手菜”“年夜饭硬菜”“夏天凉拌菜”
  • 地点场景“厨房小户型收纳”“露营做饭神器”“宿舍用电煮锅”
  • 身份场景“宝宝辅食做法”“老人软烂食谱”“健身增肌餐”

每个细分场景对应的长尾词,竞争小、需求精准,做起来更容易起排名。

3. “竞词挖掘法”:从“对手”的“长尾流量”里“虎口夺食”

找到行业头部竞品,用“站长工具”分析他们的“长尾关键词库”。比如竞品A有“空调选购指南”这篇文章, 排名很好,你就可以拆分它的长尾词:“1.5匹空调推荐”“静音空调品牌排行榜”“变频空调和定频区别”,每篇做一个更细的内容,用“更全面的对比+更具体的案例”抢流量。

网民特征不是“静态数据”, 而是“动态指南”

我国网民的特征一直在变:从“年轻化”到“银发化”,从“一二线主场”到“下沉市场崛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找价值”。做SEO和内容营销,不能只盯着“关键词排名”,更要读懂这些特征背后的“用户逻辑”。

再说说送你一句话:最好的长尾词策略, 不是“猜用户想搜什么”,而是“用户有问题时你能第一时间给出答案”。马上打开你的网站后台, 看看哪些“长尾内容”在默默带来流量,哪些“网民特征”还没被挖掘——从今天起,把“网民特征”变成你的“流量密码”,而不是“营销盲区”。


标签: 网民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