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8-19 23:11 2
“你们能不能先做个首页设计稿看看效果?如果满意我们再谈。”——这句话是不是听着耳熟?作为网站设计师,我们每天都在和客户博弈:做免费样稿?时间成本打水漂;不做?客户转头就找能“先看稿”的同行。其实售前设计稿从来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怎么做才能双赢”的策略题。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如何用专业沟通和高价值交付,让客户主动放弃“要稿”执念,心甘情愿为你买单。
很多设计师一听到“要设计稿”就头大,觉得客户不信任自己。但换个角度想:客户不是要“免费劳动力”, 他们要的是三个东西——信任验证效果预期和沟通效率。只有先戳破这层窗户纸,才能对症下药。
去年我给一家做智能家居的客户做咨询, 客户上来就甩出一句:“先做个首页设计稿,要是风格不对,后面谈都没意义。”我没急着答应,而是反问他:“您最担心设计稿的哪个部分?是色彩搭配不符合品牌调性?还是产品展示方式不够直观?”客户愣了一下说:“主要是怕你们做出来的东西,用户看不懂,转化率上不去。”你看,他要的不是“一张图”,而是“能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
所以 第一步:别急着拒绝或答应,先通过3个问题挖出客户真实需求:
记住:客户要的不是“设计稿”,而是“确定性”。你的任务就是用专业能力,给他比“一张图”更确定的信心。
如果客户明确要“免费设计稿”, 直接拒绝容易丢单,但“有求必应”只会把自己累死。这时候你需要的是“策略性拒绝”——不是说不而是说“我们换种更高效的方式”。下面这3句话术, 亲测有效:
潜台词:不是不做,而是要做“有准备的设计”。你可以这样说:
“理解您想先看到设计效果的心情。其实我们遇到过不少客户,主要原因是前期没沟通清楚,设计稿改了5版都没方向,反而耽误了项目时间。所以我们的流程是:先花1小时做个‘需求诊断’, 包括用户画像分析、竞品设计拆解和核心页面框架规划,这样您不仅能看到我们的专业度,还能确保到头来的设计稿一次就符合您的预期。您看是今天下午还是明天上午方便?”
关键点:把“不做设计稿”包装成“为客户节省时间成本”,用“诊断”“规划”等词汇体现专业度。
潜台词:设计稿不是凭空来的,需要客户提供“弹药”。你可以这样说:
“我们的设计稿从来不是‘模板套用’, 而是基于您的用户行为数据、产品核心卖点和转化目标来定制的。比如您的主页需要突出‘30天免费试用’, 那我们会根据用户点击热力图,把CTA按钮放在黄金位置;如果您的目标客户是25-35岁女性,色彩和字体都会偏向年轻化。所以能否请您提供近3个月的用户访问数据,或者您觉得最能打动客户的产品卖点?这样我们给出的设计稿才是‘能打仗’的。”
关键点:强调“定制化”, 把“要客户提供资料”变成“让设计稿更精准”,客户反而会觉得你专业。
潜台词:案例比“一张稿”更有说服力。你可以这样说:
“您担心我们的设计风格是否符合您的行业?我们最近刚给3家同类型的客户做了网站, 其中一家上线后咨询量提升了40%,他们的设计思路和您的需求很像。不如我们先看看这些案例的‘设计拆解’, 包括色彩逻辑、信息架构和用户转化路径,您能更直观地看到我们的设计思路。如果觉得方向对了再针对您的需求做深度设计,这样效率更高,您觉得呢?”
关键点:用“案例拆解”替代“设计稿”,既展示专业度,又避免免费劳动。
如果客户还是坚持要看“设计效果”,别硬扛,用“准设计稿”代替“完整设计稿”。什么是准设计稿?不是高保真UI, 而是“能体现设计思路、验证关键假设”的轻量化交付物,成本低、效率高,客户反而觉得你“下了功夫”。下面这4种准设计稿, 90%的客户都会买账:
情绪板不是“随便找几张图”,而是用色彩、字体、图片风格传递品牌调性。比如给高端母婴品牌做设计, 情绪板可以用低饱和度色彩、柔和的圆角元素和真实的生活场景图,让客户一眼get到“温暖、专业、高端”的感觉。
操作步骤:
案例:去年给一家宠物医院做设计,情绪板用了“暖黄色+白色”的配色,搭配宠物治愈系图片,客户看完直接说:“就是这个感觉!你们比我们懂我们的客户。”
客户最怕“设计得好看但不好用”。与其给完整UI, 不如先做“关键页面框架”,用方框图标注信息层级,告诉客户“为什么这里放CTA按钮”“为什么导航栏这样分类”。
表格:关键页面框架 vs 完整设计稿
对比维度 | 关键页面框架 | 完整设计稿 |
---|---|---|
制作时间 | 2-3小时 | 1-2天 |
客户关注点 | 信息逻辑、用户体验 | 视觉效果、细节像素 |
沟通效率 | 快速验证方向,减少返工 | 容易陷入细节争论,偏离目标 |
很多客户不懂“设计思维”,但一定懂“用户场景”。用用户旅程图展示“用户从进入网站到完成咨询的全过程”, 标注每个环节的设计亮点,客户会觉得“你不仅会画画,还会思考用户”。
案例:给一家在线教育平台做设计,用户旅程图标注出“用户看到课程价格时犹豫”,我们在设计稿中加入“分期免息”和“试听课程”入口,客户看完说:“你们比我们更懂用户的顾虑。”
如果客户对“交互体验”要求高, 可以用低保真交互原型演示关键流程,比如“加入购物车→填写地址→支付”的操作路径,让客户直观感受到“设计如何提升转化效率”。
工具推荐:墨刀、 Figma、Axure
关键技巧:原型里加入“用户引导文案”,比如“点击这里查看更多产品详情”,让客户看到“设计不仅好看,还好用”。
客户背景:做智能安防系统的B端客户,担心设计不够“科技感”,坚持要先看首页设计稿。
我的做法:没有直接给首页稿, 而是做了3件事:
客户反应:看完情绪板和用户旅程图,客户说:“你们不仅会设计,还懂我们的客户。首页稿不用做了直接按这个方向来!”再说说签了年度合作,预算比预期高30%。
客户背景:新开的火锅品牌,要“大气、有食欲”的设计稿,预算有限。
我的失误:一开始直接拒绝“免费稿”, 客户觉得“不信任”,转头找了能“先做稿”的同行。
反思:后来复盘, 其实应该先做“情绪板+关键页面框架”,用2小时展示“如何用暖色调和美食图片传递食欲”,客户大概率会留下。但当时只想着“不能免费做”,忽略了客户“想要确定性”的真实需求。
短期靠技巧,长期靠专业。想让客户不再“开口就要设计稿”, 你需要建立3个“信任支点”:
把设计流程拆解成“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原型测试→视觉设计→开发上线”,每个环节明确交付物和时间节点,让客户知道“你每一步都在为他考虑”。比如“需求调研”阶段会输出《用户画像报告》和《竞品分析文档》,客户会觉得“你比我还认真”。
不仅要展示“设计稿”,更要展示“设计带来的商业后来啊”。比如“某餐饮品牌网站改版后咨询量提升60%”“某SaaS平台优化注册流程后转化率提升35%”。客户要的不是“好看的设计”,是“能赚钱的设计”,后来啊比稿更有说服力。
定期给客户分享“设计小知识”,比如“为什么首页第一屏很重要?”“色彩心理学如何影响用户决策?”。当客户开始“懂设计”, 他就不会再用“好看不好看”来评判,而是会和你讨论“用户需求”和“商业目标”,自然不会再纠结“设计稿”了。
其实售前设计稿的终极秘诀,从来不是“如何做出让客户满意的稿”,而是“如何通过专业沟通和高价值交付,让客户相信:即使没有稿,你也能做出他想要的后来啊。”
记住:客户要的不是“一张图”,而是“确定性”;不是“免费劳动”,而是“专业保障”。当你能精准戳穿他的真实需求, 用准设计稿展示专业度,用流程和案例建立信任,客户自然会主动把“设计稿”这个词从他的需求清单里划掉。
再说说送大家一句话:“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让客户觉得‘这方案就是我想说的’。” 而达到这个境界的秘诀,不在画笔里在沟通里;不在稿子上,在脑子里。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