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8-23 21:09 6
咱们都见过那种打开页面眼睛就乱的网站吧那个?要么是字体花里胡哨看不清,要么是排版拥挤让人喘不过气。其实 字体不是“随便选个好看的就行”的装饰品,它是用户和网站对话的第一媒介——用户能不能快速get到你的信息,愿不愿意停留下去,字体说了算。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挑到既好看又吸睛的网站字体,让用户一秒记住你。
很多设计师一提到选字体,就盯着“是不是好看”打转,后来啊选出来的字体要么和品牌调性不符,要么用户看着费劲。其实字体先说说是个“沟通工具”,得先解决“用户能不能看懂”“想不想看”的问题,再考虑“好不好看”。
比如 你想做一个高端科技产品的官网,要是用圆乎乎的卡通字体,用户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儿童玩具吧?”;反之,如果一个母婴品牌用冷峻的无衬线字体,又会让用户觉得“不够温暖”。所以选字体前得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品牌是什么性格?我的用户是谁?我想让用户感受到什么?
举个例子, 苹果官网的字体总是简洁利落,衬线体带着一丝精致感,和它“高端、创新”的品牌调性完美契合;而元气森林的网站用圆润的无衬线体,搭配活泼的色彩,传递出“年轻、活力”的感觉。字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得和品牌、用户、场景一起“说话”。
字体和人一样,有“性格”。有的字体严肃专业,有的亲切活泼,有的文艺复古。选对“性格”,用户才能快速和你建立情感连接。
衬线体的笔画末端有装饰性的“小短横”,像 Times New Roman、思源宋体这类。这类字体看起来正式、稳重,常用于金融、律法、高端品牌等需要建立信任感的领域。
比如 银行的官网用衬线体,会让用户觉得“靠谱、专业”;奢侈品品牌的详情页用衬线体,能强化“精致、传承”的感觉。但要注意,衬线体在小字号下可能会显得模糊,不适合用在需要快速阅读的正文里。
无衬线体没有“小短横”,笔画粗细均匀,比如 Helvetica、思源黑体、苹方。这类字体简洁、 现代,辨识度高,特别适合需要快速阅读的场景——比如电商网站的详情页、新闻类网站的正文、APP的界面。
亚马逊的网站就用无衬线体, 用户一眼就能扫到商品标题和价格;知乎的正文用无衬线体,让长篇阅读更轻松。如果你做的是工具类、效率类网站,或者用户需要快速获取信息,无衬线体是“平安牌”。
手写体和装饰体自带“独特感”,适合用在需要突出个性的场景——比如活动海报、品牌Slogan、创意网站的首页。
但这类字体是“双刃剑”:用好了能让人记住用不好就会显得“廉价”或“难看”。比如 一个律法咨询网站用卡通手写体,用户会立刻觉得“不专业”;一个美食网站用过于复杂的装饰体,用户可能连“招牌菜”都看不清。记住手写体/装饰体最多占整体字体的10%只用在标题或重点信息上,正文千万别用。
好看是基础,但“能看下去”才是关键。很多设计师为了“独特”,用特别小的字号、特别紧凑的间距,后来啊用户打开页面就皱眉——“这字也太密了吧!”“眼睛都要看瞎了”。
字号是影响可读性的第一因素。不同设备的阅读距离不同:手机端用户离屏幕近, 字号太小会导致眼睛疲劳;电脑端用户离屏幕远,字号太小会让用户眯着眼睛看。
记住这个标准:手机端正文字号不小于14px, 标题不小于20px;电脑端正文字号不小于16px,标题不小于24px。比如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正文一般是16px,标题18-20px,就是这个道理。
行间距是“文字之间的空气”。如果行间距太小, 文字会挤成一团,像“压缩饼干”一样难读;如果行间距太大,又会显得松散,用户找不到重点。
正文的行间距建议控制在字高的1.2-1.5倍。比如16px的字,行间距设为24px,文字之间有“呼吸感”,阅读起来更轻松。标题的行间距可以小一点,让视觉更紧凑。
字体和背景的对比度直接决定用户能不能看清。如果对比度太低,用户得凑近屏幕才能看清楚,体验极差。
遵循这个原则:深色字体配浅色背景,浅色字体配深色背景。比如 科技网站的深色模式用白色字配深蓝底,既高级又清晰;电商网站的白色背景用黑色字,让商品信息一目了然。
一个网站通常不会只用一种字体,而是需要“主字体+副字体”的搭配。但搭配不好,就会像“穿西装配运动鞋”,显得不伦不类。
主字体是网站的主力军,用在正文、列表、说明文字等大段内容上,要选“稳”的字体——比如无衬线体或易读的衬线体。副字体用在标题、 Slogan、按钮文字上,可以选“跳”一点的字体——比如和主字体风格不同但有呼应的无衬线体,或少量手写体。
比如 主字体用思源黑体,副字体用思源宋体,标题和正文形成“现代+传统”的对比,既有层次感又不突兀;或者主字体用苹方,副字体用“汉仪晓波漫画体”,用在活动标题上,能吸引用户注意力。
记住这个原则:主字体和副字体的风格差异不要太大。比如主字体用严肃的衬线体,副字体用夸张的装饰体,就会显得“分裂”;最好是同一大类下的不同风格。
很多新手设计师喜欢“贪多”,标题用一种字体,正文用一种,按钮用一种,连页脚都要换一种,后来啊用户看得眼花缭乱。其实一个网站的字体数量最好不要超过3种。
比如 的字体就很简单:主字体是“苹方”,副字体是“阿里巴巴普惠体 Bold”,有时候用“站酷快乐体”,整体和谐又统一。记住字体多不是“丰富”,而是“杂乱”。
字体设计也有“潮流”,但潮流不是“标准答案”。有些趋势值得借鉴,有些则需要“谨慎入坑”。
选字体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让用户说了算。你可以找5-10个目标用户, 让他们打开网站,问几个问题: - “你能快速找到这个页面的核心信息吗?” - “阅读正文时觉得费劲吗?” - “这个字体的感觉和你的品牌匹配吗?”
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字体——如果用户说“标题太小看不清”, 就放大字号;如果用户说“字太密”,就增加行间距;如果用户说“感觉不够专业”,就换成更稳重的衬线体。记住用户的需求永远比“设计师的审美”更重要。
字体不是“锦上添花”, 而是“雪中送炭”——选对了用户秒懂你的价值;选错了再好的设计也会“翻车”。下次选字体时别只盯着“好看”,想想“用户能不能看懂”,这才是吸睛的关键。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