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9-03 18:15 1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产品不错、价格公道,但品牌就是“火不起来”。消费者记不住你的名字,复购率低到可怜,甚至陷入“越促销越没利润”的恶性循环。这背后品牌力的薄弱正在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致命短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品牌力弱到底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又该如何通过一招制胜的策略实现品牌升级,打破困局?
很多企业经营者有个误区:认为只要产品好、 渠道广,品牌力“弱一点没关系”。但现实是 品牌力不足的后果,远比想象中更严重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悄悄拖垮企业的增长根基。
据尼尔森2023年调研数据显示, 在同类产品中,品牌认知度高的产品市场份额平均是低认知度产品的3.2倍。当消费者面对功能、价格相近的多个选择时80%的人会优先选择“听说过、有点好感”的品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明明产品参数不输竞品, 却总在“陪跑”——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更谈不上选择你。
比如某国产手机品牌, 曾在硬件配置上对标旗舰机型,但因品牌声量不足,上市三个月销量仅达目标的30%,到头来不得不通过大幅降价清库存,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品牌力薄弱的企业,往往只能依赖“价格战”吸引用户。但问题是靠价格买来的用户,忠诚度极低。今天你降价100元,明天竞品降价200元,用户就会立刻“跳槽”。更可怕的是 长期低价会拉低品牌价值,让消费者形成“便宜=没好货”的负面认知,想回头做高端市场难如登天。
某快消品牌曾连续两年通过“买一送一”促销冲销量, 短期内销量飙升,但促销一停,销量断崖式下跌。更糟糕的是消费者开始质疑其产品品质,即便恢复正常定价,销量也再未回到巅峰。
品牌是企业应对风险的“护城河”。当产品质量问题、 负面舆情等危机来临时品牌力强的企业能凭借用户信任快速化解危机而品牌力弱的企业,则可能因一次负面事件直接“翻车”。2022年某餐饮品牌因后厨卫生问题被曝光, 因品牌口碑本就薄弱,事件发酵后门店客流量暴跌70%,多家门店被迫关闭。
分析大量案例后我们发现,品牌力薄弱的企业,往往在三个核心环节出了问题:
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没有把“用户”放在品牌建设的中心。想要破局, 必须跳出“自说自话”的传统思维,找到能和用户深度绑定、让用户主动为品牌“代言”的策略——而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一招制胜”:用户共创策略。
什么是用户共创?简单说 就是让用户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深度介入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从产品开发到内容传播,让用户的声音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这招能“制胜”?主要原因是它直击品牌力薄弱的根源——通过用户参与,解决定位模糊、连接弱、传播同质化三大问题。
传统品牌定位往往是老板拍脑袋、 市场部调研,但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在乎什么只有用户自己最清楚。通过共创,企业能直接听到“真实的声音”,让品牌定位更精准。
比如某母婴品牌, 曾纠结于“高端”还是“性价比”的定位,后来发起“宝妈共创会”,让用户参与讨论产品包装、功能设计。后来啊发现,宝妈们最看重“成分平安”和“使用便捷”,对价格反而不敏感。品牌据此调整定位,主打“平安成分+便捷设计”,上市后迅速成为细分品类TOP3,客单价提升40%。
用户参与共创的过程,本质是“情感投资”。当用户为品牌付出了时间、精力,甚至创意,他们对品牌的归属感会远超普通消费者。这种“共创情感”,是建立忠诚度的最强纽带。
某运动品牌曾发起“用户设计球鞋”活动,邀请1000名跑者参与设计跑鞋外观和功能。其中一位用户的设计被采纳,品牌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限量款球鞋。这位用户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我的设计故事”, 带动了10万+粉丝关注,这款限量款上市即售罄,复购率是普通款的5倍。
“广告不如用户口碑”,而共创本身就是最好的“口碑内容”。用户的真实体验、共创故事,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且自带传播属性。
某零食品牌在推出新品时 没有找明星代言,而是发起“用户试吃官”活动,邀请1000名用户免费试吃并分享体验。用户自发在、 抖音发布测评笔记,其中一篇“被这款零食治愈了”的笔记获得50万+点赞,直接带动新品销量突破1000万盒,传播成本比传统广告降低80%。
说了这么多,用户共创到底怎么做?别担心, 我们了一套可落地的四步施行法,企业可以按部就班推进:
先说说要建立让用户参与渠道,可以是线上社群、小程序,也可以是线下共创会。关键是“低门槛、高互动”,让用户愿意参与。
案例:某家居品牌搭建了“家居共创社”小程序, 用户可以提交对家具的设计建议、功能需求,每月评选10个“最佳创意”,给予现金奖励和产品体验资格。一年内收集用户创意5000+条,其中3项设计被量产上市,累计带动销量增长2000万。
用户时间宝贵,没有“激励”的共创难以持续。需要设计“精神+物质”双重激励机制,让用户觉得“参与值得”。
注意:激励机制要透明、 公平,规则简单易懂,避免复杂的评选流程,让用户觉得“有机会赢”。
共创不是“收集完就结束”,必须让用户的创意“落地开花”。无论是产品功能、 包装设计,还是营销活动,都要及时向用户反馈“你的建议被采纳了”,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看见”。
比如某饮料品牌发起“口味共创”活动,用户投票选出“杨枝甘露+茉莉绿茶”的新口味。品牌在研发过程中定期在社群更新进度:“今天完成了原料配比测试”“下周开始小批量试制”, 上市后第一时间给参与投票的用户寄送新品,并附上感谢卡。这种“闭环反馈”让用户成为品牌的“铁杆粉丝”。
当共创成果落地后 要放大传播效应,让用户的参与感转化为品牌声量。可以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共创故事”, 品牌再通过官方账号转发,形成“用户自发传播+官方助推”的矩阵效应。
比如某服装品牌在用户设计的T恤上市后 发起#我的设计上街了#话题,鼓励用户晒出穿搭照片,品牌挑选优质内容进行奖励。话题登上微博同城热搜,相关内容曝光量破亿,不仅卖爆了这款T恤,还让品牌“懂用户”的形象深入人心。
推行用户共创策略后企业如何判断效果?可以通过三个核心指标衡量:
据某咨询机构调研, 推行用户共创的企业,平均用户复购率提升35%,品牌正面声量增长50%,新客获取成本降低25%。这些数据,就是品牌力提升的最直接证明。
品牌力的提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砸钱打广告就能实现的。 谁能和用户深度绑定,让用户成为品牌的“共建者”,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用户共创策略,正是破解品牌力薄弱困局的“一招制胜”。
如果你正面临品牌力不足的困境, 不妨从今天开始:搭建一个共创社群,发起一个用户参与话题,让用户的声音成为品牌升级的“指南针”。记住 最好的品牌,从来不是企业“做”出来的,而是和用户“共创”出来的。现在就行动,让用户为你的品牌“打call”,你会发现,品牌升级的困局,其实没那么难解!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