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网站建设如何全面加强信息化政务建设,实现高效便捷服务?
因为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 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府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省份, 近年来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信息化基础薄弱、服务碎片化、数据共享不足等挑战。本文结合甘肃实际, 从技术架构、数据治理、服务优化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全面加强信息化政务建设,实现政府网站的高效便捷服务。
一、 现状分析:甘肃政务网站建设的成就与瓶颈
甘肃省政府网站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历程。目前,已。2021年4月,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正式进入平台开发转型阶段,标志着信息化政务建设迈入新阶段。
主要成就:
- 服务能力提升:全省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办理,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
- 平台整合成效:建成省级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入口统一
- 公开透明度增强:政府网站年发布政务信息超50万条,政策文件解读率达100%
现存瓶颈:
- 数据孤岛现象突出: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运行,数据共享率不足40%
- 服务体验待优化:跨部门事项“一网通办”覆盖率仅65%,群众办事仍需多次提交材料
- 平安防护薄弱:部分基层网站存在平安漏洞,2022年全省政府网站平安事件同比增长23%
二、技术架构升级:构建“云网数安”一体化支撑体系
打造统一政务云平台
建议采用“省级统筹、分级应用”的云架构模式,整合现有分散的政务云资源。具体实施路径:
- 建设省级政务云灾备中心, 实现14个市州数据同城双活备份
- 推行“一云多芯”混合云架构,兼容国产化芯片服务器
- 建立云资源动态调度机制,高峰期资源扩容响应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参考案例:兰州市政务云平台通过容器化技术,将应用部署效率提升70%,系统稳定性达99.99%。
建设全域数据中台
重点推进“一库共享”工程, 建立省级统一信息资源库:
- 编制《甘肃省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明确56个部门的327个数据共享责任
- 开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国家部委系统的双向对接
- 建立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对数据准确率、完整性实行月度考核
创新实践:张掖市通过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将企业开办涉及的12个部门数据整合,材料提交量减少80%。
三、 服务流程再造:实现“极简”政务服务
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聚焦高频民生事项,实施流程再造:
- 梳理“跨省通办”事项清单,首批推出156项异地办理事项
- 开发“智能填表”系统,通过大数据预填充表单信息
- 建立电子证照库,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28类证照免提交
成效数据:天水市推行二手房交易“一网通办”后办理时间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
优化智能服务体验
运用AI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 部署智能客服系统, 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5%,问题解决率提升至78%
- 开发适老化改过模块,提供语音导航、大字版等特色服务
- 建立“个性化服务门户”,根据用户画像主动推送政策信息
四、平安防护体系:筑牢政务平安防线
构建主动防御机制
建立“监测-预警-处置-溯源”闭环体系:
- 部署省级态势感知平台,实时监测1.2万个政府网站节点
- 建立7×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平安事件处置时效缩短至30分钟
- 实施等保2.0三级全覆盖,关键系统密码应用率达100%
强化数据平安管控
重点推进数据分类分级保护:
- 建立数据平安责任制,明确数据“采、存、用、管”全流程责任
- 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务数据存证溯源
- 定期开展数据平安风险评估,形成“风险清单”动态管理
五、长效发展机制:保障可持续建设
建立可持续的政务信息化发展机制:
- 完善制度保障:出台《甘肃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建设标准
- 创新运营模式: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PPP建设模式
- 强化人才支撑:建立“数字政务”人才培养基地,年培训超2000人次
未来展望:到2025年,甘肃省将基本建成“整体智治、“一网通办”,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覆盖率达95%以上,真正实现“指尖上的服务”。
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甘肃省需立足区域实际,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据共享为突破,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持续深化信息化政务建设,让政府网站成为服务群众、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