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9-13 01:41 1
因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外卖市场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必争之地。阿里巴巴、美团和京东,这三家行业巨头在外卖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也引发了资本、用户和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将这场“外卖大战”的投入规模、资金流向及其背后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 因为消费升级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提升,外卖服务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疫情期间,线上订餐需求爆发式增长,让外卖平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只是这场战争早已不局限于单一的线上订单争夺,更延伸到了即时零售和线下零售领域。阿里旗下的淘宝闪购、 美团快乐猴以及京东折扣超市等纷纷布局社区折扣超市,用以抢占家庭日常消费场景,从而实现生态闭环。
阿里巴巴2024年第二季度, 其销售及市场费用从去年同期的327亿元猛增至532亿元,占集团收入比例由13.3%上升至21.3%。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了淘宝闪购业务,用于补贴、广告投放及用户激励。
美团同一时期,美团销售与营销开支同比增长51.8%,达到225亿元。这些费用主要用于餐饮外卖和即时零售推广,一边骑手补贴也有所加码。
京东京东更为激进, 营销费用同比暴涨127.6%,达到270亿元,而履约成本也上涨28.6%,反映出其对配送体系的大量投资。
总体来看, 仅在第二季度,这三家巨头在外卖及相关业务上的总投入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级别,可谓是“真金白银”砸向市场。
通过大规模补贴和优惠活动, 比如“0元奶茶”、“超低价盖饭”等,美团、阿里和京东迅速建立起庞大的高频使用用户群体。比方说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曾达到1.2亿单,月度活跃买家数突破3亿,同比增长200%。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抢夺当前订单,更重要的是扩张企业自身的生态系统。阿里将闪购视为推动电商广告收入和客户管理服务增长的重要引擎;美团通过快乐猴进入社区零售, 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京东则利用折扣超市打通供应链末端,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虽然烧钱巨大,但各方都强调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性。美团CFO陈少晖指出,美团在单位经济效益上领先竞争对手,这也是王兴坚信到头来能扩大市场份额的底气所在。阿里则依托强大的现金储备和数据能力,为即时零售提供“饱和式投入”。
尽管投入庞大, 但目前利润表现承压:
公司 | 营收同比增长 | 净利润同比变化 |
---|---|---|
阿里 | +2% | +76% |
美团 | +11.7% | -96.8% |
京东 | +22.4% | -50.8% |
利润下滑主要由大量营销补贴、骑手补贴以及履约成本上涨所致,是短期“烧钱换市场”的典型表现。但从长期看,因为用户规模扩大、运营效率提升及生态协同加深,三方均预计未来数年能够获得可观回报。
阿里通过淘宝闪购打造即刻配送能力, 一边整合天猫超市、盒马等资源,实现商品丰富度与配送速度兼顾。在品牌塑造方面 “盒马NB”更名为“超盒算NB”,强调价格优势,并持续扩张门店数量,为线下流量贡献新动能。
美团依托本地生活服务多元化优势, 将餐饮外卖作为核心切入点,通过骑手补贴保证配送体验,并借助快乐猴布局社区折扣零售。从本地到社区,美团强调全链路协同发展。
京东凭借自有物流体系,在配送时效与服务质量上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布局大型折扣超市, SKU超过5000种,加强商品丰富度,一边结合Plus会员体系提升复购频次以供应链为核心打造差异化竞争壁垒。
知名互联网分析师李明表示:“这轮外卖大战体现了‘规模优先’战略思维, 即使短期亏损严重,也要先赢得用户心智和市场份额。这种打法适合现金流充裕、有强大生态支持的平台。”
华尔街资深分析师张伟认为:“未来两年内, 大型平台间将逐步减少无序价格战,更注重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如AI调度、智能仓储等,将决定赢家归属。”
投资顾问王婷建议:“对于普通投资者 可重点关注具备长远战略规划且现金储备雄厚的平台,如阿里和美团。一边关注他们在即时零售、新零售领域的新布局带来的潜力。”
这场由阿里、 美团、京东掀起的外卖大战,不仅仅是一场价格战或流量争夺,更是一次全渠道、多维度的商业模式革新。虽然短期内各家都承受着利润压力,但正如业内普遍认知,“胜过对手不易,但胜过自己更难”。
伴随技术进步和消费习惯演变, 谁能率先实现高效运营并构建起牢固生态壁垒,谁就将掌握未来本地生活服务的新风口。而这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持续创新能力与精准施行力。
作者:李楠 邮箱: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