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9-17 23:53 0
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站已成为企业展示形象、开展业务的重要窗口。但在中国大陆境内运营的网站,必须完成ICP备案才能正常访问。这一政策要求源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保障用户合法权益。许多网站运营者在备案过程中会遇到一个疑问:“网站备案非得用阿里云App不可吗?有其他备案途径吗?”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全面解析网站备案的各种途径,帮助用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备案方式。
先说说网站备案的核心是“接入商备案”。根据工信部规定,网站服务器位于中国大陆境内的,必须通过服务器接入商提交备案申请。这意味着,备案途径的选择与您使用的服务器服务商密切相关。如果您使用的是阿里云的服务器, 备案流程需要遵循阿里云的要求;如果您使用的是其他服务商的服务器,则需遵循该服务商的备案流程。阿里云App只是阿里云提供的一种备案工具,并非所有备案的“唯一途径”。
之所以会有“网站备案必须用阿里云App”的说法, 主要是主要原因是阿里云在备案流程中引入了移动端核验机制,且这一机制在某些省份和备案场景下是必选项。自2019年起,工信部要求各接入商强化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其中“人脸识别核验”成为重要手段。阿里云作为国内主流的云服务商, 率先推出了基于阿里云App的备案资料上传和人脸核验功能,以提高备案效率和核验准确性。
使用阿里云App备案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首次备案、 新增网站、备案信息变更等。具体流程包括:登录阿里云App→进入“网站备案”模块→填写备案信息→上传证件资料→人脸识别核验→提交管局审核。其中, 人脸识别核验是关键步骤,需由网站负责人本人完成,系统会身份真实性,防止虚假备案。
阿里云App备案的优势在于“智能化”和“高效化”。比方说 系统支持证件照片的智能识别,用户只需拍摄身份证或营业执照,App会自动提取证件信息并预填到备案表单中,减少手动输入错误;一边,移动端核验可缩短备案时间,据阿里云官方数据,通过App备案可节省3-4天审核周期。还有啊,目前广东、重庆、辽宁、安徽、福建等省份已全面支持阿里云App核验,其他省份也在逐步开放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阿里云App备案并非所有情况下的“唯一选择”。比方说 如果您是使用阿里云服务器的老用户,且备案信息无需变更,可能仍可通过PC端阿里云备案系统完成操作;对于部分特殊备案类型,阿里云也提供了PC端和线下核验的辅助途径。所以呢, “必须用阿里云App”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阿里云App是备案的推荐或必选工具”。
既然备案途径与服务器服务商绑定, 那么只要选择不同的服务商,就能找到对应的备案工具。除了阿里云App, 市面上主流的云服务商和IDC服务商都提供了多样化的备案途径,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
作为阿里云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云在备案流程上同样注重便捷性。用户可通过“腾讯云”公众号、“腾讯云备案小程序”或PC端备案系统完成备案操作。以公众号为例:关注“腾讯云”→底部菜单栏“备案中心”→选择备案类型→填写信息→上传资料→人脸核验。腾讯云的备案系统支持多省份核验,且与阿里云类似,证件信息也可智能识别,流程体验较为接近。对于使用腾讯云服务器的用户,无需强制使用某一工具,可根据习惯选择公众号、小程序或PC端。
华为云的备案途径以PC端官网系统为主,辅以“华为云”App支持。用户登录华为云官网→进入“备案管理”→填写备案信息→上传资料→通过App或PC端完成人脸核验。华为云的优势在于备案流程的透明度较高, 用户可在系统中实时查看审核进度,且针对企业用户提供了备案咨询服务。需要留意的是 华为云App的人脸核验功能与阿里云、腾讯云类似,但部分地区可能仍以PC端核验为主,用户需根据提示选择合适的方式。
除了主流云服务商,传统IDC服务商也提供备案服务,比方说西部数据、中国万网等。这类服务商的备案途径相对“传统”,通常包括:联系客户经理获取备案表格→通过邮件或传真提交资料→线下核验→提交管局。传统IDC的备案周期较长,且流程较为繁琐,但胜在服务稳定,适合对备案流程不熟悉、需要人工协助的用户。比方说 某企业使用西部数据的服务器备案时客户经理会全程指导资料准备,并协助完成线下核验,用户无需担心操作失误。
尽管线上备案已成为主流, 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仍需通过线下方式完成备案。比方说:备案主体或负责人无法通过人脸识别核验、 网站涉及特殊行业需额外提交纸质材料、或部分偏远地区网络条件较差无法使用线上工具等。线下备案需前往当地通信管理局或接入商指定地点,提交纸质资料并现场核验身份。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仅作为线上备案的补充,不建议用户主动选择。
面对多样化的备案途径,用户如何选择?以下从效率、便捷性、适用场景等维度,对不同途径进行对比分析,帮助用户做出决策。
从备案审核速度来看,云服务商的线上备案普遍优于传统IDC和线下备案。以阿里云App、 腾讯云公众号为代表的移动端备案,因资料预填和人脸核验自动化,可将提交到管局的时间缩短至1-2天;传统IDC备案因需人工审核资料,通常需要3-5天;线下备案则需额外考虑交通和现场核验时间,可能长达7-10天。所以呢,如果追求效率,优先选择支持移动端核验的云服务商备案途径。
便捷性主要体现在操作难度和工具依赖性上。阿里云App、 腾讯云小程序等移动端备案工具,支持手机端全程操作,适合习惯移动办公的用户;PC端备案系统功能更全面适合需要批量操作或查看详细流程的用户;传统IDC备案依赖人工沟通,适合对备案流程不熟悉、需要“手把手”指导的新手;线下备案则最不便捷,仅适用于特殊情况。整体来看,移动端和PC端线上备案的便捷性较高,用户可根据自身设备使用习惯选择。
不同备案途径的适用场景差异明显:如果您使用阿里云服务器且需要快速备案, 阿里云App是首选;如果您使用腾讯云服务器且习惯微信操作,腾讯云公众号更便捷;如果您是企业主体且备案资料复杂,华为云PC端系统的详细指引可能更有帮助;如果您使用的是传统IDC服务器或需要人工协助,传统IDC的备案服务更合适;如果您遇到人脸核验失败等特殊情况,线下备案可作为备选。需要留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途径,备案接入商必须与服务器服务商一致,这是不可逾越的规则。
在备案过程中, 用户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以下列举几个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法,帮助用户顺利完成备案。
真相:并非所有备案都必须使用服务商的App。以阿里云为例, 虽然推荐使用App进行人脸核验,但用户仍可通过PC端备案系统提交资料,仅人脸核验步骤需切换到App。同理,腾讯云用户也可通过PC端完成大部分操作,仅需在核验时使用小程序。所以呢,“必须用App”的说法夸大了工具的强制性,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真相:这是备案中最常见的误区。根据工信部规定,网站的备案接入商必须与服务器实际提供方一致。比方说 如果您使用的是阿里云服务器,备案接入商必须是阿里云,即使您在其他服务商处购买了域名,也无法将备案接入商改为其他服务商。若强行操作,可能导致备案被注销,网站无法访问。解决方法是:在购买服务器时选择与域名服务商或服务商意愿一致的接入商,避免后续转移备案的麻烦。
真相:人脸核验是备案真实性核验的核心环节, 系统会检测人脸与身份证照片的匹配度,并记录核验过程。找人代操作可能导致核验失败,甚至被管局认定为“虚假备案”,影响后续网站运营。正确做法是:由网站负责人本人使用手机完成人脸识别,确保环境光线充足、面部清晰无遮挡。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完成,部分服务商提供线下核验或视频核验服务,需提前联系客服咨询。
真相:备案并非“一劳永逸”, 网站信息变更后需及时提交备案变更申请。比方说网站更换服务器接入商、新增网站、主体名称变更等,都需重新备案或变更备案。若未及时更新,可能导致备案失效,网站被接入商暂停解析。建议用户定期检查备案信息,确保与实际情况一致,避免因疏忽造成损失。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网站备案非得用阿里云App不可吗?有其他备案途径吗?”答案很明确:阿里云App并非备案的“唯一途径”,是否使用取决于您的服务器服务商和备案场景。如果您使用阿里云服务器, 推荐优先使用阿里云App进行备案,以提高效率;如果您使用其他服务商的服务器,则需遵循该服务商的备案流程。传统IDC服务商和线下备案则作为特殊场景下的补充选择。
备案是网站运营的“必修课”, 虽然流程看似繁琐,但只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准备齐全资料、遵循规则操作,就能顺利完成。建议用户在购买服务器前,先了解服务商的备案政策和工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备案方式。一边,保持备案信息的及时更新,确保网站长期稳定运行。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合规备案不仅是律法要求,更是对用户和自身权益的保障。希望本文能为您解答疑惑,让备案过程更加顺畅高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