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教程

SEO教程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SEO教程 >

如何制作网站内容,避免陷入空洞无物的陷阱?有妙招吗?

96SEO 2025-09-18 13:44 1


别让网站内容成“空心菜”!3个核心策略+5个实操妙招, 让内容既充实又吸睛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境:精心制作的网站上线后内容却像一杯白开水,用户点进来就走,搜索引擎也懒得光顾?明明每个字都敲得认真,为什么就是“留不住人”?别急,这几乎是所有内容创作者的通病——内容空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如何让你的网站内容从“凑字数”变成“真干货”,既让用户愿意看,又能让搜索引擎“刮目相看”。

一、 数据打底:别让内容凭空想象,用3步找到用户“想看什么”

很多做内容的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我觉得用户需要这个,所以我就写这个。后来啊往往是“自嗨式内容”——自己感动得不行,用户却一脸冷漠。正确的做法是:用数据代替猜测让内容精准踩在用户需求上。

网站制作如何避免内容过于空洞

1. 关键词研究:找到用户“搜索的密码”

用户搜索什么说明他们关心什么。关键词研究不是简单堆砌热门词,而是要挖到“用户真实意图”。比如“网站建设”是个大词,但用户可能真正想问的是“小企业网站建设要多少钱”“网站建设用什么模板好”“网站建设后如何推广”。这些长尾关键词才是你的“内容金矿”。

实操方法:

  • 用工具挖词:Ahrefs、 SEMrush、5118这类工具能帮你找到长尾关键词,比如输入“网站建设”,系统会推荐“网站建设流程”“网站建设公司排名”等,注意看搜索量关键词难度优先选搜索量≥500、KD值≤30的词,竞争小又有人搜。
  • 分析下拉框和“相关搜索”:在百度或Google输入关键词,下拉框和底部的“相关搜索”都是用户真实需求。比如搜“网站内容”,下拉会出现“网站内容怎么写”“网站内容优化”,这些都是用户常问的问题。

案例:某装修公司之前只写“装修设计”, 后来通过关键词研究发现“小户型装修避坑指南”“老房改过省钱技巧”搜索量更高,调整内容后网站流量3个月增长了120%,咨询量提升了50%。

2. 竞争分析:看看对手的“爆款公式”

同行已经帮你验证过哪些内容受欢迎。别埋头自己想,直接去分析排名靠前的竞争对手网站,看看他们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实操步骤:

  • 找3-5个同行网站,用Ahrefs查看他们的Top页面
  • 分析这些内容的结构:是不是用了“问题-解决方案-案例”?有没有数据支撑?有没有用户故事?
  • 看评论区:用户在这些内容下问了什么问题?哪些点被反复提到?这些都是你可以深挖的方向。
  • 数据参考:某科技博客分析10篇同行爆款文章后发现, 80%的高互动内容都包含了“数据+案例+步骤”比如“用3个数据告诉你为什么网站加载速度很重要+2个案例证明优化后的效果+5个步骤教你如何优化加载速度”。

    3. 用户行为数据:从“跳出率”看内容“吸引力”

    网站上线后 别急着发新内容,先看看老数据。Google Analytics里的跳出率平均停留时间是内容质量的“晴雨表”。

    • 如果某篇文章跳出率>80%, 停留时间<30秒,说明内容要么没解决用户问题,要么太枯燥。
    • 打开“用户行为”里的“事件分析”, 看看用户是不是只看了标题就关了还是滚动到了页面底部——滚动到底部越多,说明内容越吸引人。

    优化案例:某企业网站“关于我们”页面跳出率90%, 后来发现全是公司简介,用户不关心。改成“我们如何帮客户解决问题+3个客户案例+团队优势”,跳出率降到40%,停留时间增加到2分钟。

    二、 内容骨架:从“信息堆砌”到“价值传递”,3步让内容“有血有肉”

    有了数据支撑,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内容写得不空洞。很多人写内容容易写成“说明书”,干巴巴的。其实用户看内容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记住这个公式:用户问题+解决方案+实用价值=不空洞的内容

    1. 用“用户提问库”搭建内容框架

    写内容前, 先问自己:用户搜这篇文章,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把问题列出来作为文章的小标题,这样内容就不会跑偏。比如写“如何优化网站内容”,可以拆成3个用户最关心的问题:

    • 问题1:为什么我的网站内容没人看?
    • 问题2:怎么判断内容是否“空洞”?
    • 问题3:具体怎么优化?

    这样写下来用户会觉得“这篇文章说的正是我想知道的”,自然愿意往下看。

    2. “数据+案例+个人经验”=内容“可信度”

    空洞的内容最缺的就是“凭据”。想让内容有说服力, 必须加入3类“干货”:

    • 数据比如“根据2023年内容营销报告,含数据的内容分享率比纯文字高23%”,比空口说“数据很重要”有力得多。
    • 案例真实案例比任何理论都管用。比如“某电商网站把产品描述从‘材质好’改成‘采用新疆长绒棉, 透气性提升40%’,转化率提升了18%”。
    • 个人经验分享你踩过的坑。比如“我之前写内容总喜欢堆砌专业词, 后来发现用户看不懂,改成大白话后停留时间翻倍”,这种真实经历能让用户觉得“你懂我”。

    3. “少即是多”:让内容“易读”不“简单”

    很多人以为“内容长=内容好”,其实用户没耐心看大段文字。想让内容充实又不啰嗦, 记住这3个排版技巧:

    • 每段不超过3行:手机端用户更习惯短段落,长段落会让阅读压力倍增。
    • 多用小标题和列表:比如“3个优化技巧”“5个常见错误”,用户一眼就能找到重点。
    • 关键信息加粗:比如一定要做关键词研究用户扫读时能快速get重点。

    案例:某技术博客把平均段落长度从200字缩短到150字, 加粗关键信息后用户停留时间增加了25%,跳出率降低了15%。

    三、 专业与通俗的平衡术:让小白看懂,专家点头

    做网站内容常面临一个矛盾:太专业,小白看不懂;太通俗,专家觉得没水平。其实两者不冲突,关键是用“用户视角”翻译专业内容。

    1. 类比法:把复杂概念“说人话”

    遇到专业术语, 别直接丢定义,用生活中的类比解释。比如解释“SEO”时 可以说“SEO就像给网站做导航,让搜索引擎更容易找到你,而不是让用户在迷宫里瞎逛”。解释“跳出率”时可以说“用户点进来就关,就像你去一家店,门口一看没人,转身就走”。

    2. 分层表达: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一篇文章里可以分“小白版”和“进阶版”。比如讲“网站加载速度优化”, 前面先讲“为什么加载速度重要”,后面再讲“如何用代码压缩图片”,这样不同水平的用户都能找到价值。

    3. 引用权威:用“专家背书”增加可信度

    在内容中加入行业报告、 权威观点,比如“根据Google官方研究,网站加载时间每增加1秒,跳出率会增加32%”,或者引用某行业大V的话,能让内容更有分量,一边避免“自说自话”。

    四、 长期主义:拒绝黑帽,做“有记忆”的内容

    很多网站想走捷径,用关键词堆砌、伪原创等黑帽手段,短期内可能有点流量,但一旦被搜索引擎发现,直接降权。真正可持续的内容,是“越老越有价值”的“内容资产”。

    1. 做内容矩阵:让内容“互相引流”

    别把每篇文章当成孤立的,而是要做系列内容。比如围绕“网站建设”做新手指南、进阶技巧、案例分析、工具推荐,形成内容矩阵。用户看完一篇,会顺着链接看其他相关内容,停留时间长了搜索引擎也会认为你的网站“内容丰富”。

    2. 定期迭代:让内容“与时俱进”

    算法在变,用户需求也在变。旧的内容可能过时了要定期更新。比如2023年写“网站SEO技巧”,2024年就要加上“AI对SEO的影响”“Google Helpful Content Update 注意事项”。更新后的内容,搜索引擎会重新抓取,排名也可能提升。

    3. 用户沉淀:让内容“自己生长”

    鼓励用户评论、 收藏、分享,这些互动数据能告诉搜索引擎“你的内容受欢迎”。比如在文末加一句“你觉得哪些内容容易空洞?留言分享,我们一起优化”,既能收集用户反馈,又能增加互动率。

    五、 视觉加分:内容“不空”的隐形技巧

    除了文字,视觉元素也能让内容“不空洞”。很多人觉得视觉就是“好看”,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用户理解内容”。

    1. 信息图:把数据“可视化”

    大段数据用户懒得看,做成信息图就一目了然。比如“网站内容空洞的5个表现及解决方案”做成信息图, 左边是5个表现,右边是对应解决方案,用户一眼就能get。

    2. 案例截图:让效果“看得见”

    讲案例时 别只说“效果很好”,配上优化前后的截图对比。比如“某网站优化前跳出率80%,优化后降到30%”,配上两张截图,比任何文字都有说服力。

    3. 互动元素:让用户“参与进来”

    加一些小互动,比如“测测你的内容是否够充实?”小测试,“点击查看3个内容优化工具”按钮,这些元素能填充页面空间,还能提升用户参与感。

    从“凑字数”到“做价值”, 内容不空洞的终极秘诀

    避免网站内容空洞,核心不是“写多少字”,而是“解决多少问题”。记住这3个核心原则:数据驱动、用户视角、长期价值。用数据找到用户需求, 用“问题+解决方案+价值”的结构搭建内容,用专业与通俗的平衡让不同用户都能看懂,再用视觉元素和互动让内容“活”起来。

    再说说别指望一蹴而就。内容优化是个持续的过程, 今天改一篇,明天优化一段,慢慢积累,你的网站就会从“空心菜”变成“营养餐”,既吸引用户,也赢得搜索引擎的青睐。现在就去检查你的网站,找出最空洞的那篇内容,用今天的方法改一改,你会发现,变化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标签: 内容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