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SEO

谷歌SEO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谷歌SEO >

从2021年起,难道我们不应该拒绝混日子,开启全新人生篇章吗?

96SEO 2025-09-21 14:44 1


你的人生,不该被“混日子”偷走

去年冬天我在咖啡馆遇到一个老同学。他坐在角落,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发呆,面前的咖啡早就凉透。他说自己在这家大公司做了5年“螺丝钉”, 每天重复着复制粘贴的工作,升职加薪没他的份,裁员名单上却总轮不到他——主要原因是“他够稳,不会出错”。我问他:“你这样不觉得憋屈吗?”他苦笑:“有什么办法?混呗,至少稳定啊。”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刚毕业的自己。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小公司,每天打印文件、订快递,领着3000块的工资。我也曾想过“混日子”,反正老板看不见,工资照拿。直到有天 我看到主管桌上放着一份简历,求职者写的“熟悉Office三件套”,而我自己连Excel的数据透视表都做不明白。那天晚上,我失眠了:你混日子,日子其实也在混你

2021年开始,拒绝混日子!

2021年已经过去三年,但“混日子”这个话题,反而越来越沉重。在职场论坛上, 有人问“35岁被裁员怎么办”,底下最高赞的回答是:“如果你前十年都在混日子,现在哭都来不及。”在社交平台上, #90后开始拒绝躺平#的话题阅读量破亿,评论区里有人留言:“不是不想卷,是不知道怎么卷,主要原因是过去太‘混’了。”

混日子不是“躺平”, 是慢性“自杀”

很多人把“混日子”当成“佛系”,觉得“差不多就行”“何必那么拼”。但你有没有算过一笔账:如果你每天上班8小时 其中2小时在摸鱼,1小时在抱怨,5小时在机械重复,一年就是365天×7小时=2555小时——相当于348个工作日也就是近两年的生命,被你“混”掉了。

我表哥在国企工作,他总说“铁饭碗稳得很”。直到去年单位推行“末位淘汰制”, 他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同事会写Python自动处理数据,他会;同事能独立做项目方案,他只会“复制粘贴”;甚至连PPT美化,都要请教刚来的95后。后来啊呢?考核时他被评了“待改进”,扣了半年的奖金。他哭着给我打

你混的不是老板的钱,是自己的未来。老板失去的只是一个“混子”,而你失去的是十年的成长机会、抗风险的能力,甚至是对生活的掌控感。就像我另一个朋友说的:“年轻时觉得混日子占了便宜, 中年时才发现,那些被你浪费的时间,正在变成打在你脸上的耳光。”

2023年, 拒绝混日子需要“反人性”的勇气

有人说:“我也想努力,但太难了。每天加班到10点, 回家只想躺平;想学新技能,刚打开书就困;想跳槽,又怕风险……”这确实是很多人的困境,但混日子的本质,是“逃避舒适区”

心理学上有个“飞轮效应”: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 起初需要很大力气,但只要坚持推,飞轮会越来越快,再说说无需费力就能保持转动。拒绝混日子,就是推动自己人生飞轮的第一步。这个过程会很累,甚至痛苦,但一旦你开始行动,就会感受到“掌控人生”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总想混日子?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努力意味着要面对可能的失败、要学习新东西、要走出舒适区。但你知道吗?这个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失败,是“一成不变”。AI能取代重复劳动,但取代不了主动学习的人;经济有周期波动,但抗风险能力强的人,总能抓住机会。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95后女孩, 她在一家传统媒体做编辑,眼看行业衰落,她没有混日子,而是开始学短视频剪辑、做自媒体。一开始没人看,她每天下班后剪视频到凌晨,周末跑线下活动找选题。现在她已经是拥有10万粉丝的博主,不仅收入翻了几倍,还出了自己的书。她说:“如果我当时选择混日子,现在可能就在写‘讣告’了。”

3个具体行动, 把“混日子”调成“奋斗模式”

拒绝混日子不是喊口号,而是需要具体的方法。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身边人的故事, 了3个“可落地”的行动,希望能帮你走出“混”的状态:

1. 用“微目标”打破“拖延症”

很多人混日子,是主要原因是目标太大,“我要升职”“我要赚大钱”,想想就累,干脆不行动。其实 你可以把大目标拆成“微目标”,小到“今天学10个英语单词”“今天写500字PPT”“今天给客户打3个

我有个同事,之前总说自己“想转行做运营”,但一直没行动。后来他给自己定了个“微目标”:每天下班后花15分钟看一篇运营文章,写100字心得。坚持3个月后他不仅能独立写文案,还帮公司做了个小活动,数据比平时好30%。现在他已经成功转岗,工资涨了50%。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无数个“微目标”累积而成的

2. 用“复盘思维”拒绝“无效努力”

有些人很“忙”, 但都是“瞎忙”:天天加班,却没产出;学了新技能,却不会用。主要原因是他们从不复盘。每天花10分钟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我做了什么?哪些做得好?哪些可以改进?”

我刚做公众号时粉丝增长很慢。后来我坚持每天复盘:发现标题不够吸引人, 就研究爆款标题;发现排版不好看,就学设计工具;知道读者喜欢看“职场干货”,就多写这类内容。3个月后粉丝从1000涨到1万。复盘就像给人生“做体检”,能帮你发现“混日子”的漏洞,及时修正方向。

3. 用“向上社交”跳出“舒适圈”

混日子的人, 身边往往也有一群“混日子”的人:一起抱怨老板、一起摸鱼、一起说“就这样吧”。但你要记住:你是你身边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如果你身边都是“混日子”的人,你很容易被同化;如果你身边有“奋斗者”,你会不自觉地被带动。

我之前在一家公司, 部门里有个大神,每天最早到最晚走,不是在研究新项目,就是在帮同事解决问题。一开始我躲着他,觉得“他太卷了”。后来有一次我项目卡壳,硬着头皮找他帮忙,他不仅帮我解决问题,还分享了他的学习方法。受他影响,我也开始主动学习,半年后成了部门业绩第一。后来我才知道,他每天加班,是为了攒够创业启动金,现在已经开了自己的公司。

时代不会辜负主动改变的人

这几年,很多人说“经济不行了”“机会变少了”。但真的是这样吗?你看,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爆发,人工智能在普及,乡村振兴在推进……机会其实一直都在只是留给“不混日子”的人。

我老家有个亲戚, 在县城开了个小餐馆,之前生意不好,他就“混着”,每天守着老菜谱,顾客越来越少。去年他看到年轻人喜欢“国潮”,就把餐厅装修成复古风,推出“家乡菜新做法”,还搞起了外卖直播。现在每天排队等位,还开了分店。他说:“以前总觉得混日子安稳,现在才知道,不改变才是最大的凶险。”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你本可以学会新技能, 却主要原因是“懒”放弃了;本可以抓住机会,却主要原因是“怕”错过了;本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却主要原因是“混”平庸了一辈子。

2021年已经过去,但改变永远不晚。从今天起, 别再让“混日子”偷走你的时间:把刷手机的时间用来学一项技能,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复盘工作,把逃避的时间用来规划未来。也许过程会很痛苦,但当你回头看时会发现:那些你咬牙坚持的日子,都在为你铺就一条通往更好的路。

再说说 想分享一句话:你的人生剧本,从来不是“混”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愿你能拒绝混日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眼里有光,心中有火,脚下有路。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别让自己“白来一趟”。


标签: 混日子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