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SEO

百度SEO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度SEO >

那些被忽视的百度贴吧,难道真的不值得我们重新关注吗?

96SEO 2025-10-23 16:12 0


短视频、直播的风头正劲,百度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当各家平台都在抢夺内容生态时百度自身长期持有的一块内容价值洼地——百度贴吧,早已被扫进“故纸堆”。2015年信息流刚崭露头角时贴吧曾是百度的内容基石,月活用户超3亿,相当于如今手机百度整体月活。但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骤降至3743万,5年流失近九成用户。这个诞生于2003年的“互联网文化发源地”,真的该被时代抛弃吗?

一、 贴吧的黄金时代:从荒芜到繁荣的十年

百度刚成立时中文互联网的内容荒芜得令人心慌。1996年联想电脑销量登顶中国, 2000年到2003年网民从900万暴增至9000万,网页内容增长数百倍。上游内容与下游用户的质变,让搜索引擎面临“网民太多,内容不够用”的窘境。贴吧之父俞军曾提到, 正是百度构建了贴吧、知道、百科等内容生态体系,成为国内最早布局内容产品的互联网企业

不该被「抛弃」的百度贴吧

贴吧的贡献,远不止于填充内容池。它贡献了无数互联网热门事件, 至今仍能在其他平台找到模仿痕迹:

  • “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2009年这句神帖引爆全网,如今抖音“李雪琴喊话吴亦凡”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复刻;
  • 帝吧出征事件“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口号,如今成了微博、抖音粉丝文化的祖师爷;
  • 超女爆吧事件粉丝大战的雏形,如今明星公关公司天天盼热搜,不过是当年的“爆吧”商业版。

更鲜为人知的是贴吧曾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2010年上海世博会530踩踏事件中, 哈韩族为追星冲击会场、伤害战士,贴吧老哥闻讯赶来“爆吧”,推动事件上央视、引发社会反思。而贴吧官方当时的操作却是封禁、删帖——为了省服务器费用,亲手掐灭了最有价值的用户自发内容。

“每年元宵节最高兴的是明天流量又要创新高了!”2011年贴吧日活千万、 帖子数十亿时创始人李彦宏的感慨道出了贴吧的辉煌:它用10年时间丰富了互联网生态,释放了“流量粉丝”这个潘多拉魔盒,却因落后于时代的运营逻辑,亲手送走了懂球帝等一批带着粉丝自立门户的大神。

二、被忽视的真相:贴吧做错了什么?

1. 流量的“原罪”:百度内部的认知错位

贴吧的别扭,本质是百度内部两代运营理念的冲突。保守派成长于“压制流量防止爆吧”的时代, 认为流量是负担;改革派则成长于“强敌环伺、主动运营热门”的时代,知道流量就是钞票。这种南辕北辙的方法论,直接导致用户增长乏力、产品缺乏开创性,市值一路下滑。

说到底,百度从未真正理解贴吧的成功逻辑。贴吧的流量、内容、用户关系,都属于用户自己,而非百度这个“产品方”。就像柳絮飘到李姓人家, 李老板浇了十年水,便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就算不浇水,这些种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主要原因是“根”在用户那里。

2. 从“小甜甜”到“牛夫人”:贴吧的战略边缘化

硅谷传奇陆奇任百度总裁时 曾强调贴吧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中是“不可替代的锁定型产品”。但现实是 贴吧没等到关停,却被官方冷落:百度将内容生态的希望寄托在百家号、好看视频,贴吧则成了被遗忘的“牛夫人”。

百度试图用微博聊天、 直播、短视频、应用商店等功能“改过”贴吧,但这些不过是拙劣的模仿。贴吧真正的价值——通过关键词匹配聚集全网兴趣人群、沉淀长尾内容——被完全忽视。正如俞军所说:“贴吧满足了用户关于冷僻内容、 突发内容、问句搜索的需求,反过来又会养成更多这样的搜索习惯。”这种正向循环,百度亲手打破了。

三、未被抛弃的价值:贴吧的“隐藏王牌”

贴吧真的死了吗?数据给了答案:百度贴吧有80%以上流量来自移动端, 95后占比70%依旧是年轻人的阵地;主题总数35亿,留言646亿,其中超20万个二次元相关吧,二次元用户占比60%。在粉丝数量TOP20的大吧中, ACGN主题占近一半,仅“海贼王吧”的内容量就超过所有二次元社交应用总和。

这颗“老树”依旧在发新芽:

1. 国内最大的ACG社区:年轻人的“精神原乡”

贴吧成了为数不多能被年轻人广泛使用的“活化石”。它的存活靠的不是百度运营, 而是用户用脚投票——这里是二次元爱好者的聚集地,是游戏玩家的“攻略库”,是小众兴趣圈的“避风港”。当抖音、B站还在追逐“兴趣电商”“兴趣圈层”时贴吧早已把“兴趣社交”玩透了。

2. 长尾内容的“蓄水池”:挖不完的宝藏

直播依赖事件营销, 短视频追求即时爆款,而贴吧的论坛属性决定了它在内容沉淀上的不可替代性。“挖坟”——用户自发挖掘十年前的优质帖子——在贴吧是常态。这种长尾效应, 让贴吧成了中文互联网的“活历史库”,无论是2005年的“魔兽世界吧”攻略,还是2010年的“李毅吧”神回复,至今仍被反复引用。

3. 不可复制的“关键词社交”:精准匹配的生态位

抖音靠算法推荐, 靠标签分类,而贴吧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词+搜索”:用户输入“考研”,就能聚集全网考研党;搜索“手工皮具”,能找到最硬核的匠人。按道理讲,关键词有多少,兴趣社区就有多少,这种精准匹配的生态位,至今没有平台能复制。

四、 重新关注贴吧:不是怀旧,是战略必然

1. 对百度:内容生态的“再说说拼图”

最近百度内部在讨论百家号与好看视频打通的战略,却忽略了贴吧这个“隐藏王牌”。贴吧有热点发酵能力, 有长尾内容沉淀,百家号做分发、做粉丝体系,两者结合,能构建起“热点+长尾”的完整内容生态。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2. 对用户:被忽视的“真实需求”

年轻人为什么还留在贴吧?主要原因是这里有“自来水”文化——不是KOL带货,不是明星控评,而是纯粹的兴趣驱动。《剑网3》粉丝曾力压蔡徐坤登上微博明星榜,靠的不是营销预算,而是用户自发“用脚投票”。贴吧恰恰能满足这种对“真实互动”的渴望。

3. 对行业:论坛模式的“再说说火种”

贴吧的“去中心化”论坛模式成了稀缺品。它证明了一件事:内容生态的核心不是流量运营,而是用户价值。当平台都在追求“短平快”时贴吧沉淀的十年内容、二十年用户关系,成了对抗“速朽”的定海神针。

五、 给贴吧的“重生建议”:不是改过是回归

重新关注贴吧,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回归本质:

  1. 放下“流量恐惧”学习微博、抖音的流量运营逻辑,把“爆吧”变成热搜,让用户“玩得越爽,平台越强”;
  2. 尊重用户自主权吧主选举、内容管理应更多放权给用户,像守护“自来水”一样守护社区生态;
  3. 打通内容壁垒将贴吧的长尾内容与百家号的分发能力结合,让优质内容“一次创作,多端分发”;
  4. 拥抱年轻人保留ACG、游戏等核心兴趣圈层,一边引入二次元、国潮等新元素,避免“老人化”。

李彦宏曾说:“贴吧的创立源于中国互联网的独特性,我们要为用户建立创造内容的基础设施。”如今当短视频、直播的内容红利见顶,贴吧这个“基础设施”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不是百度的“过去式”,而是内容生态的“未来时”。

那些被忽视的百度贴吧,真的不值得重新关注吗?或许, 答案就在每一个“老用户”的挖坟记录里在每一个“新用户”的签到打卡中,在中文互联网的每一个兴趣角落里。毕竟能陪年轻人走过20年的产品,从来都不是偶然。


标签: 百度 互联网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