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SEO

谷歌SEO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谷歌SEO >

双11价格陷阱:五大雷区揭秘

96SEO 2025-04-24 08:39 11



时间飞逝,一眨眼就快9月份了。对于商家们来说,紧锣密鼓地为2017年的双11做好准备工作是当务之急。在这关键时期,如何避免价格陷阱,成为商家关注的焦点。本期文章将揭秘双11的五大价格陷阱,帮助商家更好地迎接这场购物盛宴。

价格欺诈之“限时秒杀”

案例还原:消费者在活动期间购买了一款面膜贴,商家宣传“限时秒杀”价格为69.9元,但实际上该价格一直存在,并未进行过限时促销。

案例剖析:商家未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未说明销售时间段和商品数量限制,属于价格欺诈。

相关法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第四条规定,经营者采用价格比较的方式开展促销活动,应当准确标明被比较价格的含义,且能够证明标示的被比较价格真实有依据。

价格欺诈之“到手价”

案例还原:消费者购买热水壶时,商家宣传“到手价”为199元,但实际付款价格为209元,消费者认为商家存在价格欺诈。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三条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价格欺诈之“明码标价”

案例还原:商家在双11期间推出的茶叶,标注专柜价为230元,促销价为53元,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品质与之前购买的专柜价商品不符。

相关法规: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实施细则:第九条销售和收购商品中不同品名或相同品名的商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实行一货一签。

价格欺诈之“原价”

案例还原:消费者在活动期间购买商品,商家同意以原价的50%补偿消费者,但最终以吊牌价的一半出售商品,消费者认为商家存在欺诈行为。

相关法规: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实施细则:第十六条削价处理商品必须公开标出商品的原、现价,以区别于正常商品价格。

价格欺诈之“专柜价”

案例还原:消费者在双11期间购买饼干,商品界面显示专柜价为24元,但实际商品上标注“建议零售价22元”,消费者认为商家存在价格欺诈。

相关法规:真实的专柜价应当是商品的厂家吊牌价或建议零售价,或是当地物价局等国家法定机构核定的价格。

关于价格法划重点

1. 商家在商品界面上填写的所有价格,均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可以提供所有价格的合法依据或可供比较的出处。

2. 平台也有相关规定指出,商家不得在商品标题、图片、描述及其他商品宣传中出现“原价”描述。

3. 商家限时促销、限时秒杀等活动都应明确表明销售时间段、销售数量等重要信息。

双11即将来临,希望商家们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同时,也欢迎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标签: 雷区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