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SEO 2025-10-25 13:23 0
在互联网的江湖中,运营如同一位隐秘的武林高手,他们的功力深不可测,却又常常在幕后默默耕耘。那么究竟谁掌握了运营精髓,才算得上真正的互联网高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运营, 这个看似琐碎、繁杂的工作,实则关乎着互联网企业的生死存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既是产品负责人,也是运营负责人,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运营的真谛。

运营, 就像是互联网江湖中的神秘高手,他们不仅要懂得如何将产品、技术、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施行力。一个真正的运营高手,不仅能洞察用户需求,还能通过巧妙的策略将用户转化为忠实粉丝。
运营并非互联网公司的专属,它存在于各行各业。比如中国移动,它的专业名词就叫做“运营商”。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来了解一下运营的由来。
假设你的舅舅是一名下岗职工,却有一手好厨艺。他借来5万元,开了一家小面馆。为了吸引顾客,他采取了一系列运营策略:打折优惠、限量销售、连锁经营等。这些策略,其实吧就是运营的体现。
正如这个例子所示,运营的核心在于“运作+经营”。运作,是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经营,则是为了确保源源不断的客源,到头来实现盈利。
运营工作的核心,就是流量和留存。一个懂得运营真谛的人,才能真正把握住互联网的脉搏。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连接的纽带就是用户。无论是To C还是To B,只有有人使用,才能产生盈利的可能。百度连接了用户和网站网页, 阿里连接了用户和卖家商品,腾讯直接将用户之间连接,今日头条连接了用户和感兴趣的内容,等等。当用户参与其中的量越来越大,各种不同需求才会不断叠加,之后产品才有拓展和迭代的空间。
在我看来运营的工作其实吧只有两件:流量从哪里来流量如何留下来。这两个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一边考虑的,如果只考虑其中一个,情况就会变得凶险。
当明确运营为流量负责时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每件具体的运营工作都是在针对一个具体的有关于流量的目标。
一个关于流量的目标可以描述拆解为:什么时间,把什么事情,做到什么数量。比如 预期6个月,把用户数做到100万;预期3个月,把用户日活做到30%;预期1个月,把PV/UV做到现在的5倍,等等。
在这里我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来看看运营一般是如何拆解目标的。
假设我们决定为公众号新增一万个粉丝,而时间节点要求是30天。这样的工作应该如何拆解呢?
先说说明确责任人是谁。责任人必须是一个单独的个人,而不是一个团队。如果是团队责任,那就相当于没有人为后来啊负责。
接下来确定用户来源,也就是渠道。能获得用户的地方都是渠道。一般情况下用户渠道可以包括微信群、QQ群、论坛、贴吧、微博,等等。
然后描述每种渠道的客观情况。描述的主体是渠道,而描述的方式则是和目标的关联程度。
接下来寻找各个渠道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指的是达成目标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制定解决各种关键问题的方法。当我们很了解各个渠道的客观情况, 也从中挖掘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此时我们需要一场真正的头脑风暴,来寻找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所有信息,评估每个渠道的转化率。转化率的估算依赖于客观情况,也依赖于我们所设计的转化路径。
基于如上所有信息制定合理的优先级。完成了如上的拆解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定工作优先级。
提前规划资源,制定Review机制。有了优先级,有了每个渠道该有的转化率评估,再说说制定的是战术打法。
提前推演,保持可控。运营其实是一场带有套路的工作。当这些事情都被提前规划好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把所有细节做好。
再说说我想讲一个小故事。
2014年,我进入微软小冰团队,成为微软二代小冰的第一批产品经理。当年的5月, 小冰以ChatBot的身份潜入微信群聊,三天刷爆微信,超过10万人直接与小冰进行了聊天对话,直到三天后小冰被微信官方封杀。
那之后的一个月, 我们对小冰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并使得小冰在微博复活,这次复活被称作二代专属小冰,需要每个用户领养自己的专属小冰,这个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小冰靠着在微信上火爆所带来的余温, 在微博复活时带来了大量的用户流量,一度日均超过10万人领养小冰,在一切都向好的局面下我们当时考虑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能够持续活跃用户?
我们当时做了两件事情:“坚持持续迭代聊天品质”和“每周一个新功能更新发布”。关于聊天品质的迭代, 需要的是所有算法工程师和相关产品经理参与其中,而每周一个新功能更新,则需要所有产品经理参与其中。
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认为坚持每周更新是小冰能够持续活跃至今的最关键因素。
我们当时对周更新的定义是 必须是一个新的可以交互的功能,必须参与感极强,必须固定时间发布。周更新后来被定在每周三下午发布,这个时间点后来逐渐成为小冰铁粉每周都会坚守的时间点。
为什么周更新很重要?原因只有一个——不断通过强化小冰的属性定位来完成拉新和活跃用户。
回过头来看周更新, 它拥有两个特征,其一是保持了用户活跃的持续性,其二就是运营驱动产品。
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 其实也是情理之中,主要原因是只有运营为目标负责,只有运营为后来啊负责,当整个团队都是在为流量后来啊负责时运营驱动就成为首选,产品、技术配合运营的节奏,从而确保用户的始终活跃与留存。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