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4-24 08:29 9
咱们先来。在存然依聊聊游戏行业最近的大事。你知道吗,随着版号恢复常态化得到验证,新品游戏陆续上线,目前游戏行业的供给端趋于稳定,整体迎来向上周期。不过呢,这背后有个重要的信息——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20日,版号从严审核刊发的情况依然存在。
国产游戏版强增性定稳业号稳步发放,行业稳定性增强
虽然版号审核依然严格,但国产游戏版号的数量却在稳步高位发放,这无疑增强了游戏。%03的年全年去近接量行业的稳定性。行业公司产品储备持续释放,头部及中小型公司纷纷开始发力,关注重点游戏纷纷过审,游戏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据最新统计,开年40多天,已经有183款国产游戏拿到了版号,这一数量接近去年全年的30%。
无版号审查趋严,企业需及早自查
对了,对无版号的审查也越来越严,处罚力度也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建议游戏企业及早自查,及早调整。此前,苹果提出6月30日前提交游戏版号的要求,穿山甲联盟要求开发者提交版号的通知下发,行业对版号的监管再一次收窄。
风险提示:政策趋严,版号发放不及预期
当然,风险也是存在的。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行业政策趋严超预期、游戏版号发放不及预期、票房不及预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比如,2月就有111款游戏版号获批,但AI视频动画生成持续落地,这也反映了行业在技术发展上的挑战。
游戏行业新常态:从严审批
像许多业内人士预测的一样,游戏版号的逐渐放开也预示着游戏行业正在逐渐回暖。截至目前,已经有12批版号发放,其中包含11批国产游戏。不过,从行业的长期观察和版号政策出现之后的几次风波来看,眼下的版号政策其实已经是阶段性明确的了。经过又一轮的版号危机和裁员潮后,我当前游戏行业面临的问题如下:
游戏版号是限发,不是不发,即使在限制最严格的时候,仍然有大厂的游戏可以获得发行版号;限制版号发行,是为了遏制套号和换皮游戏的出现。之前由于游戏版号没有严格审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低质量游戏,这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行业格局:强者恒强,中小型公司面临挑战
从行业的长期观察来看,强者恒强的现象依然明显。在国内,腾讯和网易牢牢地把持着前两名的市场地位,后来者几乎无法打破这一格局。在国外,微软、索尼、任天堂上演三国杀,无第四家能打破这一三足鼎立的格局。网络游戏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而全球互联网生态在过去十年里,同样呈现格局固化的特征。
尽管如此,中小型游戏企业和初创团队依然面临挑战。悲观的说,在过去两年中,真正倒在寒风里的几乎都是中小型游戏企业和初创团队。实际上,国内游戏行业的格局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整”,小团队想突破大公司的封锁,冲出重围,依然困难重重。
精品研发成为共识,但赢家通吃的现状可能不会改变
好消息是,做精品研发已经越来越成为业界共识。坏消息是,在这条精品化研发的赛道上,赢家通吃的现状很可能不会改变——靠玩法、构思脱颖而出的独立游戏始终是少数,绝大多数情况下,好游戏背后需要巨大的人力、技术和资金投入。
版号恢复只是开始,游戏行业春天还需时日
要知道,寒冬的这两年里,许多倒下的小团队,都被大厂收入了囊中。从这个角度看,版号恢复刊发,只是给寒冬中的游戏行业递了根火柴,游戏行业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尤其是中小游戏公司,即便拿到版号,也很难在巨头构建的坚固壁垒中凿出一束生命之光。版号的功能性上来说,第一限制了游戏数量,第二增加了审查门槛,都是提高了游戏的制作成本,这就使得版号资源向大公司集中,摒弃了小工作室,但是成本却不是给玩家甚至政府省下来的,而是流入了黄牛和出版社手里,令人费解。
就过去数十年的游戏开发趋势来说,小游戏公司更愿意尝试创新,而大公司偏向于求稳,做市场风向和已有产品的续作。像是我们熟知MOBA类游戏就是始于社区,Steam也有专门的活动为小型开发商提供曝光,让一个又一个新颖的游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总的来说,中国游戏行业要百花齐放,眼前的路,只怕还有很长。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