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96SEO 2025-08-18 16:56 2
说实话,做站长这行,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那个站长网, 一开始就是个人博客,写着写着就成了站长平台,从日100多流量干到日8000,也算是一把辛酸泪。但这个月,我还是把它卖了。不是不心疼, 是实在扛不住了——精力成本太高,规划的业务没一个打通,再说说换了个五位数的价格,说实话,有点憋屈,但也算给这五年画了个句号。
很多站长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网站有点流量, 有点广告收入,但越做越累,越累越想卖,卖了又怕后续一堆麻烦。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聊聊卖站前那些不得不想清楚的问题,以及怎么避免卖完后天天睡不着的“后遗症”。
刚做站长那会儿,谁没犯过“技术瘾”?我一开始用WordPress写博客, 后来DZQ火得一塌糊涂,脑子一热就转过去了后来啊发现DZQ的SEO简直灾难——关键词排名全无,流量跌得妈都不认识。折腾了半年,又灰溜溜换回WP,从Justnews主题换到春哥的7b2,一用就是四年。说这些不是为了炫技,是想提醒大家:技术只是工具,不是核心。
那时候我总觉得,只要SEO做好了流量来了钱自然就来了。于是埋头研究关键词布局、外链建设,流量确实上来了日8000 IP的时候,心里美滋滋。但问题也随之来了:流量来了怎么变现?我一开始的变现方式很简单——文字广告位。IP 2000的时候,每个广告位50元/月,8个位置全满,一个月也有4000收入。后来流量涨到8000,我把广告位改成图片,定价800元/月,两个位置也能凑够1600。后来啊呢?搜索引擎一波动, 流量跌回3000,广告主跑得比兔子还快,再说说只剩aff推广和外链收入,每月3000块,连服务器成本都不够。
现在我总算明白:运营才是网站的命脉,SEO只是敲门砖。如果你只想着“先搞流量再变现”, 大概率会像我一样,拿到流量空欢喜——流量是来了但用户不沉淀,广告不续费,再说说干瞪眼。
站长网后期,我简直把“什么都做”发挥到了极致:资源下载、卖域名、IDC中介、软文投稿、外链出售、社区问答……你敢想的业务,我几乎都试过。但后来啊呢?每个业务都做,但每个都没做精。
比如资源下载, 初期靠一些免费源码引流,后来版权问题来了不敢放太多;卖域名,抢了几次热门域名,但不会推广,再说说挂在后台积灰;IDC中介,帮人卖过几次服务器,但没佣金优势,还不如直接推aff划算。最坑的是社区问答, 我学4414站长论坛搞签到积分换现金,后来啊提现的人太多,自己还得搭钱,再说说只能关掉。
说白了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网站,就像没有根的树,风一吹就倒。我当时也想过做站长工具, 比如批量查询权重、关键词分析之类的,但自己不会开发,找人做又怕被坑,更怕做出来竞争不过市面上的成熟工具。现在想想,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如一开始就聚焦1-2个业务,做到小而美,至少能活下来。
做运营的人都知道,用户生命周期分三步:拉新、留存、促活。但我那站长网,愣是把“拉新”做到了极致,留存和促活几乎为零。
流量来了怎么办?我当时的思路很简单:靠广告位赚钱。首页广告、内页广告、文章底部广告……能放广告的地方全放上。后来啊用户体验差到爆,用户点进来想找教程,先看一串广告,能不跑吗?后来我学别人搞积分系统, 投稿给现金奖励、签到送积分,积分能换资源、提现,刚开始用户还挺活跃,但没持续多久——奖励太低,提现门槛高,再说说只剩几个“羊毛党”天天签到。
现在才想明白, 流量来了不是终点,把流量变成“活流量”才是关键。用户为什么来?是找教程、交流经验还是下载资源?来了之后怎么留住他们?让他们愿意贡献内容、愿意付费?这些我当时都没想清楚,只知道拼命追流量,后来啊流量来了又走,留下一地鸡毛。
卖站最怕什么?怕交接出问题。我卖站的时候就差点栽跟头——域名过户被中间商坑, 拖了一周才弄好;服务器文件没备份全,新买家说少了个插件目录,差点扯皮;更坑的是用户数据,我那个站长网有几千注册用户,交接的时候只给了用户名和密码,没给活跃度数据,新买家一看用户全是“僵尸粉”,直接砍价20%。
很多站长卖站时容易忽略数据备份,觉得“文件在服务器上,交接过去就行”。殊不知,数据不是“交过去”就完了而是要“交清楚”。服务器文件、 数据库备份、用户资料、广告合同、财务记录……这些都要列个清单,逐项核对,少一样都可能出问题。比如我之前有个CDN赞助商, 每年赞助2000元,卖站的时候忘了交接,后来啊新买家没续费,流量直接腰斩,赞助商还跑来找我“算账”,差点打官司。
卖站前,我手里还有两个图片广告位的合同,都是年付的,离到期还有三个月。当时想着“反正网站卖了 合同一起转过去就行”,后来啊新买家不认:“我没签过这个合同,凭什么让我继续投放?”再说说我只能自己垫钱退了一个广告主的费用,另一个好说歹说才让新买家接手。
除了广告合同,内容版权也是个大坑。我站长网上有不少转载的教程和文章, 卖站的时候没仔细检查,后来啊新买家上线没几天就被原创作者发讼师函,要求下架并赔偿。再说说新买家从我卖站款里扣了5000块当赔偿,我相当于白卖了。
还有违约责任——合同里有没有写“交接后出现XX问题由原卖家负责”?有没有写“如果用户数据造假如何赔偿”?这些条款看似繁琐,但一旦出问题,能帮你省不少麻烦。我后来才知道,正规卖站都会找讼师拟合同,虽然要花几千块,但比后续扯皮强一百倍。
站长网有个“投稿社区”,活跃用户不少,每天有几十篇教程和问答。卖站前,我发了个公告说“网站要转手,新站长会继续运营”,后来啊用户炸了:“新站长是谁?会不会改规则?”“我的积分还能兑现吗?”“投稿的稿费还能拿吗?”
虽然我尽量回复,但还是有用户不放心,纷纷转投其他平台。更糟的是 有个用户投稿了篇独家教程,还没拿到稿费,网站就卖了新买家说“这钱我没承诺过”,用户直接在各大站长论坛骂我“卷款跑路”,虽然事实不是这样,但口碑还是崩了。
说到底, 用户不是网站的“附属品”,但用户的感受直接影响你的“站长声誉”。卖站时如果用户基数大、活跃度高,一定要提前沟通:新站长的规划是什么?用户的权益如何保障?如果可能,和新买家协商,由你出面先处理完用户的遗留问题,再交接平台,这样至少能减少一部分负面评价。
卖完站长网那段时间,我天天失眠。五年的心血,从日100流量到日8000,熬了无数个夜写了无数篇文章,再说说就换五位数?看着新买家在朋友圈晒“网站月入过万”,心里更不是滋味——明明是我做起来的,凭什么他来摘果子?
这种落差感,很多卖过站的站长都懂。特别是那些“情怀型站长”,把网站当孩子养,突然要“卖孩子”,心里能不难受?再加上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更是让人焦虑到脱发。
其实后来我想通了:卖站不是“失败”,而是“止损”和“转型”。五年我虽然没赚到大钱,但积累了运营经验、认识了行业人脉、搞懂了流量逻辑——这些比五位数现金值钱多了。与其抱着“过去”不放,不如把这次经历当成学费,下次做项目时提前规避问题。
决定卖站后别急着找买家,先花一周时间把“家底”摸清楚:
我卖站前要是这么做,也不至于在域名过户和广告合同上栽跟头。现在想想,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交接过程千万别“一刀切”,分步走,才不会乱:
卖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与其天天想着“我卖的网站现在怎么样了”, 不如做好这三件事:
其实很多问题,在“做网站”的时候就能避免。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想“这个网站以后可能会卖”, 那就得做好规划:
卖掉做了五年的站长网,我谈不上“成功”,但也没“失败”。至少我明白了:网站的核心不是流量, 不是技术,而是“运营”和“变现”;卖站的核心不是“甩包袱”,而是“负责任”——对买家负责,对用户负责,对自己负责。
如果你也在考虑卖站,别急着下手。先梳理清楚资产,想明白后续可能的问题,再找个靠谱的买家和讼师。卖完后别纠结过去,把经验当成财富,继续往前走。毕竟做站长的路还长,这次卖站,只是你“升级打怪”路上的一个副本而已。
再说说 送大家一句话:做网站如做人,有始有终,有舍有得,方能走得更远。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