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SEO 2025-08-18 23:17 10
2024年的电商行业,注定是“私域之年”。当流量红利逐渐见顶,品牌商家们纷纷将目光转向存量用户的深度运营。而作为电商平台的领头羊, 天猫在2024年的品牌经营策略中,明确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私域运营将成为今年政策倾斜的重中之重。那么天猫对私域的倾斜力度究竟有多大?这种战略调整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行业逻辑和平台野心?
在刚刚落幕的TopTalk2024天猫超级品牌私享会上,天猫2024年的年度计划被正式揭晓。与往年不同, 今年天猫的策略关键词中,“私域”的出现频率高得惊人——据现场统计,不同高管分别提及了31次“私域”、9次“公域”、11次“全域”。这种词汇密度上的倾斜,直接反映了平台对私域运营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
具体来看, 天猫对私域的倾斜并非空谈,而是落实到了多个维度的政策升级:
天猫明确表示,2024年将把“实时化运营服务能力交还给品牌和商家”。这意味着,商家在私域中的自自主权将大幅提升。具体措施包括:
案例来看, 某头部服饰品牌在2023年通过天猫开放的“新人礼券”和“专属会员价”功能,将店铺会员复购率提升了35%,会员客单价同比增长28%。这背后正是天猫私域工具开放带来的直接红利。
直播电商早已成为电商标配,但天猫在2024年对直播的升级,核心在于“私域转化”。天猫宣布将启动“直播整体升级及补贴政策”, 重点唤醒站外媒体力量牵引增长,一边联合淘宝直播推出“流量激励政策”——无论商家规模大小,分梯队的商家均可参与店播流量扶持。
更关键的是 天猫提出“直播体系与货架体系深度融合”,实现“直播间、店铺只需做一次商业化投放”。这意味着, 商家在直播中积累的粉丝、引导加购的用户,将能更顺畅地沉淀到店铺私域中,形成“直播引流—私域沉淀—复购转化”的闭环。
比方说 某美妆品牌在2023年通过天猫的“直播流量扶持政策”,将店播间的粉丝引导至店铺会员体系,3个月内私域会员增长超20万,后续通过会员专属活动和复购券,实现了GMV环比增长45%。
店铺是品牌私域运营的“根据地”。天猫今年提出, 将支持品牌“深度进行个性化和自定义搭建”,打造“多元店铺空间和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店铺框架”。这意味着, 商家可以摆脱传统店铺的标准化布局,根据自身品牌调性和用户需求,自由设计店铺首页、商品分类、活动专区等,让店铺更像品牌的“私域官网”。
一边,天猫升级了“店铺整体框架”,支持商家在“货品区域”“人群区域”进行精细化运营。比如 商家可以为老客设置“专属商品池”,为高价值会员提供“隐藏优惠”,甚至通过“动态标签”识别用户偏好,实现“千人千面”的店铺体验。
天猫对私域的大力度倾斜,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行业趋势和平台战略的必然选择。深入分析其背后逻辑, 主要有三大核心驱动力:
过去十年,电商行业的发展核心是“流量争夺”——平台推荐、广告位等方式为商家导流,商家则通过“买流量”实现销量增长。但因为线上用户规模见顶,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转化率却越来越低。
而私域运营的本质, 是“从流量到留量”,将一次性消费的用户转化为品牌的“长期用户资产”。天猫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品牌在天猫私域投入会员运营,商家们快速提升了将近158%的增速。这表明,私域运营已成为品牌实现“低成本、高复购”的关键路径。天猫作为平台,自然需要顺应这一趋势,通过政策倾斜引导商家从“流量依赖”转向“用户运营”。
需要留意的是 天猫对“私域”的强调,并非否定“公域”,而是强调“公私域协同”。天猫将公域分为“站外场域”和“站内场域”,而私域则是“商家店铺场景”。这种划分的逻辑是:公域负责“获量”,私域负责“增量”。
在2024年的计划中, 天猫明确提出“1+N+1店铺全面开放构建品牌生意增长”——“1”是品牌自有私域,“N”是站外公域流量,通过“公域引流—私域沉淀—全域增长”的模式,帮助品牌构建“可反复触达、可深度运营”的用户资产。
比方说 某家居品牌通过天猫开放的“站外媒体生态”,在、抖音等平台进行内容种草,引流至天猫店铺私域,再通过会员专属活动和社群运营,将用户复购率从15%提升至38%,实现了“公域获客、私域变现”的高效协同。
天猫对私域的倾斜,还有一个深层逻辑:提升商家的“自主运营能力”。根据天猫的定义, 私域是“商家能够自由定价、自由决策、自由定义用户”的场景——品牌可以自己定义专属会员群体、圈选独立商品、设定专属价格。这种“自主性”对品牌至关重要,主要原因是它能让品牌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
过去,商家在公域运营中,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平台的规则和算法。而在私域中, 商家拥有更大的自自主权,可以通过会员体系、社群运营、个性化营销等方式,建立与用户的直接连接,提升用户忠诚度。天猫通过开放私域工具和政策,本质上是在“放权”给商家,让商家成为“用户运营的主角”。
天猫对私域的倾斜,为商家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抓住这些政策红利,实现私域运营的突破?以下提供几大实操建议:
私域运营的核心是“用户精细化运营”。商家应根据用户的消费金额、 购买频次、互动行为等维度,搭建分层会员体系,并为不同层级会员设置差异化权益。
案例:某母婴品牌在天猫店铺中搭建了“成长型会员体系”, 用户累计消费满500元升级为“银卡会员”,可享受95折和免费试用装;满2000元升级为“金卡会员”,可享受9折和专属育儿顾问服务。通过这种分层运营,该品牌的会员复购率提升了42%,客单价同比增长30%。
天猫今年升级了店铺的“触达能力”, 商家应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实现“千人千面”的用户触达。比如:
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触达并非“骚扰”,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沟通”。商家应避免过度推送,而是根据用户行为和偏好,选择合适的触达时机和内容。
公域是“流量入口”,私域是“转化主场”。商家应建立“公私域联动”机制, 实现流量的高效流转:
案例:某零食品牌通过在发布“零食测评”内容, 引流至天猫店铺,引导用户加入“零食会员群”,再通过群内的“拼团活动”“会员日秒杀”,实现了“站外引流—私域沉淀—裂变增长”的闭环,3个月内私域用户增长超50万,GMV同比增长65%。
私域运营的核心是“数据驱动”。商家应充分利用天猫提供的“用户标签”“行为分析”等工具,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运营策略。比如:
尽管天猫对私域的倾斜为商家带来了机遇,但私域运营并非一蹴而就。商家在抓住机遇的一边, 也需正视挑战:
私域运营需要专业的团队和持续的投入,包括会员体系搭建、内容创作、社群维护、数据分析等。对于中小商家而言,可能面临“资源不足”“能力欠缺”的问题。对此,商家可优先聚焦“核心用户群体”,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积累经验,逐步扩大运营范围。
因为私域营销的普及,用户对“过度推送”“骚扰式营销”的容忍度逐渐降低。一边,因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用户数据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商家需在“营销效果”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过度打扰用户,一边确保数据使用的合规性。
未来AI技术将在私域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 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通过AI预测用户需求,提前推送优惠活动等。商家可关注AI工具的发展,将其融入私域运营,提升效率和质量。
未来的私域运营, 不仅是“卖货”,更是“品牌建设”。商家可通过私域传递品牌价值观,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打造“品牌私域生态”。比如 建立品牌社群,组织线下活动,推出会员专属产品等,让私域成为品牌与用户“共创、共享、共赢”的平台。
天猫2024年大计划中,私域的“倾斜力度”前所未有。这不仅是平台战略的调整,更是电商行业从“流量时代”向“用户时代”转型的必然趋势。对于商家而言,抓住这一机遇,搭建私域运营体系,实现公私域协同,将是未来几年“生意增长”的核心引擎。
当然私域运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商家持续投入、不断优化。但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私域必将成为品牌“可沉淀、可复用、可增长”的核心资产。正如天猫官方所言:“2024年,注定是各大平台重点布局各自的私域一年。”而对于商家 这一年,也将是“私域觉醒”的一年——谁能先一步抓住私域红利,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Demand feedback